全国“爱耳日” | 科技助听,共筑听力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04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中国医大四院耳鼻咽喉科专家为您讲解“科技助听与美好生活”。

  Q: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候可能涉及到“助听”的情况?

  A:“助听”其实从我们人类婴儿的出生就开始了。当小宝宝出生之后就要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初期筛查不通过复查仍不通过,那么经过3-6个月的观察期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听力诊断了。如果确诊为耳聋的患儿,就需要根据患儿的听力观测程度开始适配助听器。再经过调试与观察,到患儿9-12月左右,再次系统复查听力水平,根据这些阶段检查的整体结果决定下一步的方案。

  严重听残的患儿就可能需要人工耳蜗甚至听觉脑干的植入,如果残余听力尚可的话就可以继续应用助听器。当然验配与调试仍然是必要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聋宝宝”能拥有接近正常的听觉水平,以利于言语能力的健康发展。

  Q:幼儿期儿童也需要注意听力健康吗?

  A: 当到达幼儿期时,一种叫做“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又会悄悄威胁孩子的听力健康了。当然,它往往和“腺样体肥大”是相伴而来的。幼儿期孩子的中耳通气系统及上呼吸道发育尚不完全,本身的免疫功能也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再接触外界新的环境时,比如新入幼儿园或新入小学时,常见的“感冒”——事实上的“急性鼻炎”就可以诱发上述疾病。当然,通过积极、尽早地保守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部分患儿可以通过手术治愈或改善。少部分患儿由于就诊晚或特殊体质或其他原因效果不佳,最终可能导致听力的不可逆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患儿的残余听力,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有成,就需要助听器或骨桥等助听装置的帮助了。

  Q:威胁成人听力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A: 当步入青春期以及成年之后,随着课业、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更多的疾病威胁着我们的听力健康。噪音性聋、外伤性聋、突发性聋、老年性聋、梅尼埃病、耳蜗性偏头痛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甚至是各种耳朵相关的肿瘤,包括外耳-中耳-内耳-颅底-上颈部的肿瘤都可能导致听力的下降。

  Q:听力的变化很重要吗?

  A: 专业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关注听力的变化,它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健康警报。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积极的、尽早地就诊,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保护听力。如果经过治疗后,听力改善效果不佳,一定进行听力学系统评估,结合医生的建议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助听装置,保护剩余听力,这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大脑的认知功能,更是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与家庭的和谐。

  Q:助听装置是“一次成型”的吗?

  A:合适的助听装置,都是需要反复的验配与调试的,并且在佩戴过程中会有系统的跟踪指导。选择合适的助听装置、正确的佩戴、认真配合指导与调试,不仅不会伤害您的听力,更会保护现有听力。通过一段时间的佩戴后,更会维持并提高现有的听力理解能力及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