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页面

援疆当干将 援乌不做客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22

  钟涌现任营口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响应党中央和省、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号召,作为辽宁省第五批、营口市第三批援疆干部人才,到乌苏市中医院从事精神卫生工作,被受援单位聘为院长助理、主任医师。

  立足本职,做好医疗援疆工作

  长期以来,乌苏市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精神障碍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到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看病,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就诊十分困难。针对此种情况,钟涌到工作岗位后刻不容缓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根据乌苏市的医疗资源、人口状况及医院的状况,他提出了以“首先建立临床心理门诊为切入点,结合服务关口前移为主要措施,逐步扩大影响,为将来建设县级精神卫生中心夯实基础”的设想。目前,临床心理门诊已经开诊,接待患者就诊、咨询一百多人次,为其他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提供会诊服务十余次,极大程度缓解了当地精神障碍患者就诊难的问题。临床心理科的建立填补了当地临床诊疗科目的空白。

  当地精神卫生人才匮乏,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工作需要,特别是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方面,还从来没有进行过规范化的专业培训。到岗后不到一个月,钟涌牵头对近二百名村医进行了精神卫生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了村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技能,同时,专题开展了“精神卫生进基层”活动,为乡镇一级医务人员作专科培训,反响良好。

  讲奉献,全心全意服务边疆群众

  不能把医疗援疆狭隘地理解为医疗技术援助,更应该体现党对边疆各族群众健康的关怀,医生带来的是技术,也更应体现党的温暖和恩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一切为患者着想,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体现在了具体行动中。

  由于新疆地广人稀,乡村里的农牧民进城十分不易。为了解决复诊难题,钟涌将个人电话号码对外公开,并24小时开机,能在电话里咨询解决问题的,就不让患者来回跑;必须到医院的,预约好时间,为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

  他充分利用受援单位与基层医院技术协作的平台,不分节假日,进乡村走基层,到乡卫生院、社区提供义诊服务,入户走访精神疾病患者,指导家庭护理和用药。一位十五岁小患者的母亲在意见簿上留言“为病人着想,经验丰富,为病人考虑全面,很让我感动,可以牺牲休息时间,真的好感动,谢谢您!”

  讲情怀,安心边疆铸大爱

  年近半百,舍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年迈的双亲、离开妻女,到边疆小城工作生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美好的情怀。当第一刻踏上新疆大地时,他就暗下决心,立志安心边疆、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回馈组织的信任、家人的支持和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

  3月10日,进疆不到一个月,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想起自己临行前,父亲一再嘱咐“别惦记,好好干,别丢人”,此时的心情无比悲痛,也不乏懊悔。作为学医的儿子,没能在老父亲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在身边,成为终身的遗憾。他回家处理完后事,掩住悲痛,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再度返回新疆,义无反顾的投入工作中。

  天地人间大爱无疆,边疆人民的需要就是召唤。6月13日,当看到奎屯中心血站采血车开进乌苏市中医院时,他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成为当天年龄最大的献血者,没有组织要求、没有休假、没有报酬。

  讲政治,积极投身“社会稳定 长治久安”的伟大事业中

  在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头等大事,按照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作为援疆医生,他没有将工作仅停留在医疗服务层面,而是积极融入新疆社会,投身于“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做贡献。在“访惠聚”工作中, 到受援单位驻村工作队所在地——头台乡大泉村,为少数民族群众送医送药,走访困难家庭,慰问驻村工作队队员,并通过“拉家常问健康”宣传党的主张,送去党的温暖,拉近各民族群众的距离。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与受援单位一位少数民族人士结为亲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钟涌始终牢记对组织、对家乡父老的承诺,本着“援疆当干将,援乌不做客”的原则,不忘初心,用热情、汗水和过硬的专业技术为乌苏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屏障,用忠诚和担当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用实际行动在新疆大地谱写着民族团结的壮美诗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