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3年1月30日新闻发布会 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3-01-31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春节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坚守岗位,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春节后返程人流增加,要做好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农村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始终紧盯关键环节,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全力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随着出入境人员增加,要持续开展疫情监测,动态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和病毒变异等情况。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我们请来了: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先生;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先生;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耿洪洲先生;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女士; 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林勇胜先生;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京报记者]春节期间人员密集返乡,叠加疫情因素,请问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运行情况怎么样?城乡基层机构的接诊情况怎么样?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 傅卫]感谢您的提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第一道防线,在春节期间面临着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的情况,为更好掌握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情况和疫情形势,我们坚持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情况的日监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春节期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直保持正常运行,提供发热诊室门诊服务。 从2022年12月21日开展监测以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和普通门急诊的诊疗人次总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目前正在平稳回落。在整个春节期间(1月21日至27日),发热诊室的诊疗量处于低位,初一诊疗量最低,之后有一定的回升,但一直低于节前的诊疗量,大约减少40%左右。和12月23日的峰值比,下降94%。1月27日,基层机构的普通门急诊的诊疗量是203.6万人次,与节前相比减少近三成,约为12月29日普通门急诊峰值的4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整体平稳,能够满足群众发热诊疗和其他疾病的就诊需求。各地在春节期间积极地做好重点人群和重症患者的转诊和转运工作,扩充了120转运能力,增加了电话坐席,同时组建非急救的转运车队来保障患者的转运需求。上级医疗机构也建立了转诊的绿色通道,简化重症患者的转诊流程,确保及时收治。总的来看,春节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农村地区疫情形势怎么样?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这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安排?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谢谢您的提问。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疫情总体平稳,没有出现疫情上升的情况。这期间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主要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压紧压实责任,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特别是县乡村三级的属地责任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认真地履行好属地责任,充分地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织密织牢农村疫情防控网。就初步调度,春节期间各地累计下沉干部380多万人次到农村基层参与疫情防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在坚持每两天一次线上视频调度会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密调度频次。同时,各级各地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班在春节期间坚持24小时在岗值守,随时掌握疫情情况,有序运行,及时解决问题。 二是紧盯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针对农村地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人群,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的落实好包保联系制度,扎实做好卫生健康、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服务,避免包保联系制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书面上,流于形式、有名无实。我们也根据明查暗访的情况对一些地方个别地区包保制度执行不好的情况及时督促整改。突出边远山区、牧区、林区和海岛的重点地区,推动落实医疗物资储备、人员力量下沉、巡诊随访服务、志愿队伍组建等措施,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及时应对。 三是加快推进补短板。工作专班会同卫生健康委、工信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做好农村地区的医疗物资准备,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消除盲区死角。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拨捐赠了一批小分子药物,同时持续配送指氧仪、制氧机等,捐赠的药品已于1月25日,就是在大年初四之前已经全部发往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同时,指导线上诊疗平台免费为农民开展问诊服务,并与线下配送药品相结合,及时满足农民群众就医需求。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减少大操大办,指导各地做好密集型活动和密闭场所管理,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最大限度降风险、减少隐患。春节期间,很多地方党员干部带头,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响应,适当缩减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取消或者推迟了一些聚餐聚会等活动。 下一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将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续密切关注农村地区疫情态势,发挥好责任落实、政策协同、基层动员等方面的作用,指导推动各地进一步建立工作机制,夯实群防群控基础,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节,春节假期期间我国消费市场呈现了怎样的特点?谢谢。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 耿洪洲]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商务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要求。节前安排部署,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加强市场监测,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推动消费市场实现了“开门红”。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了6.8%。具体来说有几个特点: 一是促消费活动丰富多彩。各地结合春节消费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北京开展冰雪节、上海打造“海派年味”跨年迎新主题活动。黑龙江、浙江、四川等地发放春节消费券,促进节庆消费。天津、江苏、贵州等地举办年货大集,营造节日氛围。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有序恢复,同比增长62.2%。 二是年货等商品销售旺盛。果品礼盒、品质生鲜、有机食品、生肖饰品等年货商品销售火热,应季服饰、美装个护、汽车家电等升级商品的销售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零售企业粮油食品、服装、金银珠宝、汽车销售同比分别增长9%、6%、4.4%和3.6%。商务部还组织开展了全国网上年货节,发挥积极带动作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5%。 三是休闲消费精彩纷呈。各地积极创新消费场景,冰雪、文娱、健身、游览等休闲消费快速升温,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体验深受欢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推出了国潮与科技融合的新春灯会,营造3D沉浸式消费场景。跨区域出行带动住宿消费加快恢复,部分电商平台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约1倍。 四是生活必需品货丰价稳。据商务部监测,与节前相比,全国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油、肉类、鸡蛋日均库存量基本稳定,蔬菜、水果小幅下降。从价格看,粮油、牛羊肉、鸡蛋、水果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猪肉、蔬菜价格小幅上涨。总体情况就是这样,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今年首个“乙类乙管”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很多人选择返乡过年或者出门旅游,请问本次春运情况如何,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韩敬华]谢谢您的提问。今天是春运的第24天,2023年春节假期运输服务保障顺利结束,春运也已过半。从春运前半程来看,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行保持平稳,运力配置充足,应急保障有力,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煤炭、粮食、医疗物资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畅通。 截至昨天1月29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8.92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6.9%,比2022年同期增长56%。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累计7.44亿辆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4.6%,比2022年同期增长21.5%。春节7天假期1月21日至27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26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6.4%,比2022年同期增长71.2%。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3.06亿辆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5.6%,比2022年同期增长33%。 1月27日正月初六,返程客流迎来高峰,当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5092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46.7%,比2022年同期增长83.1%。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218.5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3.6%,比2022年同期增长34.6%。公路发送旅客3628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54.3%,比2022年同期增长114.4%。水路发送旅客73.5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55.3%,比2022年同期增长53.5%。民航发送旅客172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15.1%,比2022年同期增长39.8%。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6029.1万辆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2%,比2022年同期增长29.7%,小客车流量达到了历年春运以来最高峰。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春运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密切跟踪疫情形势,动态研判客流和货流趋势,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切实做好春运后半程运输组织、疫情防控和物流保畅保通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舒畅出行,全力保障重点物资畅通有序。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在春节期间健康服务工作推进情况如何。如果出现危重症风险,怎样确保及时发现?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 傅卫]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一直非常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针对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比较大、返乡人员多的情况,为了更好保护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我们专门制定了《新冠重点人群管理服务与健康监测指南》,去年12月开始对65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开展健康调查并且进行了风险分类分级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分级服务流程,明确联系要点,细化监测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 与此同时与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指导各地落实“五级书记”抓疫情防控,压实基层党组织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包保团队和基层医务人员等各方面力量,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落实落细健康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对有重症高风险和中风险的重点人群每周联系分别不少于3次和2次,动态掌握他们的基础疾病情况和健康状况,其他较低风险的重点人群,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联系。在重点人群出现了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时进一步加密联系,对于居家治疗的感染人群主要是指导他们对症用药和及时的监测和随访。对于重症风险高或者出现重症倾向的感染人员立即指导就诊和转诊,对于出现危重症风险的重点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我们也注意到,春节期间有老人的家庭也特别在意和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通过调整拜年方式、减少外出频次等都有力有效地保护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监测,今年春节期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对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和随访达到989.7万人次,通过各种形式(电话、微信、视频等)提供健康咨询有1189.2万人次,指导转诊4万人。从监测数据看,通过城乡基层机构指导转诊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低于节前转诊数量。节后我们依然面临返程高峰、人员流动、聚集性活动以及春运的实际,我们要求各地不能掉以轻心,要持续精准做好包括老年人等易感人群的健康服务和指导。谢谢。

  [中新社记者]近期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了春节假期的出入境数据,出入境人员数量和去年相比有明显增长,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谢谢。

  [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林勇胜]谢谢您的提问。1月28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对外公布了春节假期全国出入境情况,出入境人员数量较去年春节假期上升120.5%,得到了广泛关注。下面我再具体介绍一下春节假期人员出入境的主要特点和情况。 一是出境入境双向增长。1月21日至27日春节假期,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检查出入境人员287.7万人次,其中入境143.4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上升123.2%;出境144.3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上升117.8%。 二是海陆空口岸全面增长。空港、水运、陆路口岸出入境人员分别为33.3万人次、13.9万人次、240.5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分别上升241.8%、68.6%和113.8%。 三是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区占比高。春节假期,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数进一步增多,其中前往澳门地区49.8万人次、香港地区10.4万人次,占内地居民出境总量的81.2%。 四是口岸通关顺畅。为有效应对中外人员出入境高峰,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备足警力、开足通道,提前发布出入境流量预测和口岸通关提示,及时疏导出入境客流。春节假期,出入境人数最多的空港、水运、陆地口岸,分别是上海浦东日均1.5万人次、深圳蛇口日均0.6万人次、珠海拱北日均15.4万人次。全国口岸通关顺畅、秩序井然、安全平稳。 此外,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节日期间继续开通“绿色通道”,实行“急事急办”,24小时应急服务等便民举措,为有紧急出国境需求人员提供申办出入境证件便利,为来华在华外国人提供必要的入出境、停居留便利,进一步保障促进中外人员正常往来和交流合作。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出境74.1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上升93.7%;外国人来华7.1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假期上升121%。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报告显示,目前流行的毒株主要还是BA.5.2和BF.7。请问随着春节人员流动频繁,是否会有新的变异毒株的传入,我国是否做好了应对其他病毒变异株传入的准备?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今天发布会请来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先生,请他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陈操]感谢您的提问。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来,我们国家一直开展新冠病毒的变异株监测工作,也为早期疫情流调溯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支撑。同时这个过程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数据。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疫情主要的还是以BA.5.2、BF.7为主要流行株,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春节假期期间,我们收到全国各省上报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421条,经过分析发现他们有11个进化分支,仍旧以BA.5.2、BF.7为主,没有发现新的变异株输入。 当前春运正在进行中,高校近期也要陆续开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全国做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工作,继续对哨点医院中的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还有特殊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的变异监测。同时,同其他部门对海陆空口岸的入境人员进行新冠病毒的变异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增多,城乡基层防疫备受关注,请问春节期间基层发热诊室运行情况如何?药品供应和防疫物资是否充足?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 傅卫]谢谢记者的提问。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备受关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积极推动各地加快基层发热诊室的设置。去年年底前,全国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春节期间,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正常运行,所有发热诊室正常运行,及时做好轻症患者的对症治疗和重症患者的早识别、早转诊。 关于您提到药品供应和防疫物资的问题,我们一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抓。春节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物资配备参考标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综合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地区医疗物资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摸排、统筹调配、强化物资保供,尽快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物资配备达到相应标准。同时,我们坚持每日监测调度,动态掌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配备、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对各省配备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督促。 从各地监测数据看,1月份以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状况在持续改善,目前94%以上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所配的中药、解热、止咳三类药品可用一周以上,85%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了两周以上的储备量,有一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还配备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在相关设备配置方面,我们与农业农村部、工信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氧仪、制氧机等设备的配备,提高早期识别和服务能力,预防和减少轻症转为重症。根据统计,截止到1月27日,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配备指氧仪289.4万个,制氧机21.9万台。谢谢。

  [新华社记者]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三区一岛”的疫情防控工作是重点和薄弱地区,请问“三区一岛”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偏远山区、牧区、林区、海岛这“三区一岛”是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也可以说是全国疫情防控中薄弱中的薄弱。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三区一岛”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三区一岛”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会同卫健委、工信部等部门统筹协调、加强指导,督促各地进一步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文件印发后,各地积极做好贯彻落实。目前看,“三区一岛”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很大提高。近期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主要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落实重点人群包保机制。摸清“三区一岛”老幼病残孕这五类重点人群基础信息的前提下,安排包保人员主要是农村基层的两委干部、村医和网格员等362万人进行包保联系。通过敲门行动、电话联系、建立微信群等方式积极开展“点对点”联系服务,努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是组织开展巡诊服务。根据“三区一岛”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特点和实际需要,推动各地配足乡村两级医疗人员,引导各地进一步下沉医疗力量,协调做好医疗服务巡诊,开展医务人员“上山下海”诊疗服务、送医送药上门,方便群众就医购药。 三是加强药品储备。推动各地在防疫药品和医疗设备分配时向“三区一岛”倾斜,比如广东、福建、浙江这些地方都有很好的做法。保障防疫药品储备量达到2周以上,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是做好转运转诊。督促指导各地为所属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台救护车,同时动员安排一些志愿人员和社会车辆提供转运转诊的协助工作,确保重症病患能及时送医就诊。谢谢。

  [中国交通报记者]春节期间客流增加,交通物流面临较大压力,春节假期期间全国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情况是怎么样的?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韩敬华]谢谢您的提问。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会同各成员单位加强统筹部署和跟踪调度,强化运行监测和值班值守。春节假期期间全国交通“大动脉”和物流“微循环”总体畅通,医疗物资、能源粮食、民生物资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安全顺畅有序。 一是强化供需对接,保障医疗物资运输及时响应。与工信部、卫生健康委紧密对接,及时掌握全国重点医疗物资运输需求分布和流向,督促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重点物流企业,与重点医疗物资保供企业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加强人力、运力储备,“一企一策”制定运输保障方案,“一事一协调”解决企业运输问题,全力保障各保供企业重点医疗物资运输需求。 二是加强统筹调度,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顺畅有序。坚持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日调度制度,对重点省份、重点物流企业加强跟踪调度,确保各类重点物资及时运达。指导大型骨干物流运输企业,研究制定春节假期运输保障方案,通过安排员工轮休等措施,鼓励一线从业人员在假期期间继续上岗开展物流运输服务,确保春节期间医疗防疫、民生保障等重点物资运输不中断。 三是紧盯重点区域,提升农村地区运输保障能力。指导各地充分发挥大型骨干寄递物流企业作用,健全完善春节假期应急运输保障方案,强化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等区域人力、运力调配,及时补充运力缺口,畅通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确保各类重点物资及时送达。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跟踪疫情形势变化,继续聚焦医疗物资、能源粮食、民生物资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需求,促进供需对接、强化运输组织、加强末端服务,确保重点物资运输安全有序。 如果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方面遇到问题,可拨打各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24小时值班电话和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10-65292831,我们将“一事一协调”做好服务保障。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今年是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节假期,请问餐饮消费等生活服务消费方面恢复情况是怎么样的?有关部门在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谢谢。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一级巡视员 耿洪洲]感谢您的提问。春节前夕,商务部按照“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第十版防控方案的要求,指导餐饮、住宿、沐浴、美容美发、人像摄影等生活服务领域的行业协会,及时调整更新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醒会员企业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商务部还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督导落实,指导餐饮、沐浴等重点场所按照属地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消费。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助企纾困和促消费政策不断落地,春节期间生活服务消费复苏明显。其中,餐饮消费表现抢眼。有关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15.4%,店均消费增长10.8%。年夜饭消费好于预期,北京市餐饮协会数据显示,多家品牌餐饮企业包间预订火爆,门店包间翻台率达到200%。同时,旅游升温带动异地餐饮消费大幅增长,四川异地消费者占比约三分之一,日均消费额同比增长43%,对餐饮消费的贡献达到47.6%。 下一步,商务部将积极支持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中华美食荟”等促消费活动,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发展。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春节假期历来是物资需求的旺季,跨境物流增多,请问国家移民管理局今年春节货运交通运输工具出入境的情况是怎样的?谢谢。

  [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林勇胜]谢谢您的提问。为全力确保跨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以及保障服务人员顺畅通行,今年初,国家移民管理局优化出入境政策措施,施行空港口岸重点货运航班“绿色通道”,陆路口岸重点物资车辆“快速通道”,水运口岸“边检登轮码”网上自助办理等便利举措,春节假期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针对节日跨境货物运输特点,优化通关流程,提高查验效率,为鲜活产品、民生物资、春耕生产物资等提供优先通关服务,助力跨境物流高效运行、畅通安全。据统计,与往年春节假期相比,今年春节的出入境货运交通运输工具总量大幅增长,已超过2019年春节假期数量。 春节假期,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检查货运交通工具5.1万次,较2019年春节假期上升42.2%。其中,出入境货运汽车数量最多,达4.5万辆次,较2019年春节假期上升39.7%。随后依次为出入境货轮、货机和货运列车,分别为0.29万艘次、0.17万架次、0.15万列次,较2019年春节假期分别上升34%、155%、66.8%。 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做好各项通关保障工作,全力保障跨境物流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今年春运客流大幅增长,请问交通运输部门采取哪些措施降低春运期间疫情传播风险。谢谢。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 韩敬华]今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春运,返乡探亲、休闲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为有效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精心谋划、系统部署,全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运服务各项工作。 一是制定落实防疫指南,细化实化疫情防控措施。按照“乙类乙管”要求,结合春运客流特点,我们制定了综合运输春运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指南,明确了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消毒通风、从业人员防护、宣传引导、应急处置等4方面14项防疫举措。加强调度督促,指导各地严格执行指南要求,对场站内乘客接触区域、设施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和通风,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防护,一旦出现症状第一时间停止作业,保障运输防疫安全。 二是优化运输服务举措,最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我们积极提供线上购票、电子客票、自助验票等无接触式服务,减少不必要人员接触。加强客运场站客流组织,引导公众有序排队、分散候乘,降低人员聚集度。加大高峰期运力投入,根据群众需求开行“点对点”包车、增开夜间公交,强化不同运输方式间衔接,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减少人员聚集和长时间等待。同时,一些重点客运场站还准备了退烧药、温度计等必备防疫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三是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为落实落细交通运输防疫举措,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综合和专项检查。春节前,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赴13个省份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运输经营者严格落实客运场站和交通工具的消毒通风、运输组织、人员防护等疫情防控举措,坚决严防疫情通过交通运输传播扩散。 四是加强防疫宣传,引导群众理性错峰出行。充分利用“车、船、机、路、港、站”等服务保障窗口以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渠道,加强防疫宣传,及时发布出行信息,引导公众理性出行、错峰避峰出行,提醒乘客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减少聚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当前,正处于节后返程高峰,借此机会提醒广大旅客,为了大家平安健康,在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过程中,请全程佩戴口罩,携手共同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祝大家返程安全顺利。谢谢。

  [中国三农发布记者]再过几天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了,即将迎来春耕时节,今年春耕工作上有哪些安排?“乙类乙管”背景下如何兼顾疫情防控同时不误春耕生产的农时。谢谢。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毛德智]谢谢您的提问,马上要立春了,当前全国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生产农时季节耽误不得,更耽误不起。在“乙类乙管”背景下,必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确保两不误。对此,农业农村部坚持两手抓,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从目前情况看,夏季粮油生产的基础较好,全国农村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冬小麦长势好于上年,冬油菜的苗情与常年相当。同时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总量充足,农资供应总体充足。春季农业生产环环紧扣,丝毫不能放松。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着力强化责任落实,狠抓措施落地,有力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强化春季田管,科学防灾减灾。继续开展下沉一线包省包片联系,因地因苗加强技术指导,及时防范春旱、倒春寒、病虫害等灾害。昨天农业农村部派出11个专家组,赴重点地区开展防灾减灾和春耕备耕的调研指导。 二是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春播面积落实。指导各地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稳定水稻、小麦、玉米的生产,同时扩大大豆、油料播种面积。 三是加强服务保障,抓好春管春耕。加强农资供应保障,组织好跨区调剂调运,畅通配送下摆。加强农情调度,及时提出指导意见,提供信息服务。发挥好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帮助小农户种好地。 四是落实扶持政策,保护调动生产积极性。会同相关部门继续落实好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调动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确保再获丰收。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就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再次感谢各位。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