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多雨,是细菌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季节。6月30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夏季常见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作出提示。
1.如何安全食用凉拌菜和卤味熟食?
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吃凉拌菜、卤味熟食等冷食类食品。由于凉拌菜加工过程不需要加热,卤味熟食虽然经过加热,但在冷却后的二次加工过程中无需再次加热。这类食品对原材料和制作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
消费者购买凉拌菜、卤味熟食时,应选择资质合格且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不要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注意按需购买,避免长时间储存。家庭自制凉拌菜、卤味熟食时,要选用新鲜的原材料。能加热的原材料应彻底加热,冷却过程注意防护;不能加热的蔬菜、瓜果等要彻底洗净。加工过程中刀具、砧板、餐具等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完后尽快食用。
2.如何安全食用海鲜类产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海鲜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但虾、蟹、海鱼、贝类等动物性海产品特别容易受到一种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当这些海产品处理不当(未经过充分清洗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吃法不当(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就容易引起肠道感染。
另外,夏季也是赤潮高发期,海虹、血蛤等海水贝类由于摄食赤潮中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而在其体内产生并蓄积“贝类毒素”,因此,要慎食海水贝类食物。
购买海鲜时,注意与其他食物分装存放,购买后如果不能即时加工,应尽快放入冰箱,在冰箱中储存海鲜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处理海鲜时,刀砧容器要专用,避免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烹饪海鲜时,要烧熟煮透。不要在污水中和热电厂冷凝水排放口及赤潮高发期“赶海”捕捞野生贝类。
3.如何预防由食用野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我省多地有采食野菜的习惯,然而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菜本身可能含有微量的天然毒素,一次进食量过大可引起身体不适。另外,有一些有毒植物与可食野菜外观类似,误采误食可导致中毒。
购买野菜应在正规市场、超市选购,尽量选择本地种植、具有多年食用历史的野菜。采摘野菜要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污水排放地、公路边、垃圾填埋场等),不采、不吃不认识的品种。
4.食用菜豆类蔬菜需要注意什么?
夏季是四季豆、芸豆、刀豆、豆角等各类菜豆上市的季节,生的菜豆中含有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通常情况下,充分加热后能够破坏其毒素,一般不会引起中毒,如果过于追求“脆”“绿”的口感和外观,或者一次加工量过大翻炒不均匀,加热不彻底,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在加工菜豆时,一定要烧熟煮透,防止中毒。
5.如何预防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具体病因物质至今不明,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病与食用小龙虾、淡水鳕鱼或水牛鱼等动物性水产品有关。
夏季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消费者在享受美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减少发病的风险:一是选择新鲜可靠的食材,通过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等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小龙虾,不食用、不购买、不捕捞来历不明或野生小龙虾。二是烹饪前清洗干净,小龙虾鳃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病原微生物,最好把鳃剪掉,虾壳和虾爪根部要刷洗干净。三是一定要烧熟煮透,应避免一次过量食用,特别是过敏体质者或自感身体状况不佳时(如过度劳累、服药期间等)。
6.如何预防误食野生毒蘑菇?
高温多雨的夏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野生毒蘑菇的高发期。许多误食毒蘑菇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野生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避免误食毒蘑菇的最好方法是不采、不买、不吃来路不明和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记者 : 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