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 发现听力下降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3-04 来源:辽宁省人民医院

  众所周知,“听力损失”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全社会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度,普及听力保健知识,推动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国爱耳日应运而生。通过全国爱耳日的持续宣传,听力健康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听力状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2024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倡导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听力保健和康复水平,推动听力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

  如何发现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又称聋度或听力级,是人耳在某一频率的听阈比正常听阈高出的分贝数,听力损失程度分不同等级,25分贝以下为正常,若声音强度高于25分贝则为听力下降。

  发现听力下降应该做哪些检查

  1、耳部检查

  检查耳廓、外耳道及鼓膜等,检查是否出现鼓膜内陷、鼓膜穿孔破裂、外耳道炎、耵聍栓塞等病情。

  2、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耳声发射 ,也称OAE,可筛查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也称AABR,可筛查耳蜗以后通往大脑的神经通路。

  3、听力测试

  测试时,患者戴上耳机,医生将每个音调通过耳机以微弱的音量重复,测试患者能否听到,直到找到患者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为止。

  听力下降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1.工作学习烦恼。因听不清或听错话,会导致学习吃力、交流困难、工作不顺、带来尴尬和麻烦,使听力障碍者逐渐被隔离于社会之外。

  2.造成性格改变。听力障碍会造成心理自卑,压力大,做事消沉、退缩,不愿与人交流,从而形成性格孤僻,心情烦躁等不良性格。

  3.导致大脑听神经萎缩。听力下降影响中枢神经发展,导致听神经萎缩,听觉越加迟钝,大脑思维越发缓慢。

  4.加速老年痴呆等疾病进程。听力障碍常伴有耳鸣或重振现象,使老人言语识别率和表达能力极度下降,导致老年人缺乏人际交流,导致老年痴呆等疾病快速发展。

  5.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听力障碍会使新生儿‘听’和‘说’的能力受影响,延误言语的正常发育。

  哪些人容易出现听力下降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常见的耳部疾病及治疗方案

  耵聍栓塞

  耵聍俗称“耳屎”,是人体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保护作用,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时可导致外耳道堵塞,影响声音传导。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软化耵聍后冲洗,解决耳道阻塞即可恢复听力。

  突发性耳聋

  突聋是指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闷等,重度的可伴发眩晕。可能是内耳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药物使用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内耳损伤。治疗上需要给与激素、营养神经、改善耳部微循环等药物治疗。耳聋时间长,经过药物治疗无效的,可试佩戴助听器。

  老年性耳聋

  由于内耳和听神经的退行性变所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一般发生于60岁以后,是老年人致聋的主要原因。要积极预防老年性聋,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延缓神经及微血管病变。治疗方面主要是靠配戴助听器提高听力,严重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分泌性中耳炎

  当中耳的引流通道咽鼓管阻塞时可出现中耳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及耳闷胀感。长期的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是其常见原因。

  治疗上,要积极治疗鼻腔、鼻咽部疾病;使用药物促进中耳液体吸收及排出;必要时可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导致传导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症状是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逐渐下降,合并胆脂瘤,可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其治疗方法是耳内镜下或耳显微镜下进行胆脂瘤切除、鼓室成型术。

  对于单纯鼓膜穿孔引起的传导性听力下降者,多采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