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不忘疾控!
发布时间:2024-09-14 来源:[辽望.辽宁日报]

  中秋假期临近,人群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9月13日,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中秋节出行健康防护提示,秋季是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胃肠炎、登革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广大群众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出行、聚会期间需重点关注以下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应对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二、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应对措施: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治疗。

  三、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通常起病突然,发热多持续2-7天,可伴有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眶后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等,退热期可出现全身斑丘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出血,如淤点、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要特征,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和浙江等南部地区。

  应对措施: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如果去登革热流行区要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假期防护提示: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掩口鼻。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或眼睛。

  2. 保持居家和工作环境卫生整洁。每天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除鼠类、蚊虫等繁殖滋生环境。

  3. 注意饮食卫生。在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尽量使用公筷公勺,食物放进冷冻室时,要严格包装,避免互相污染。

  4.注意饮食有节制。饮食节制,勿食过饱,荤素搭配,用餐时细嚼慢咽,维持肠胃功能正常运作。少饮酒,不贪杯。有服用药物者,特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硝咪唑类药物、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磺胺类等抗生素,禁止饮酒,防止出现“双硫仑反应”

  5.注意个人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6.保持充足睡眠与营养,适度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