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交流 > 主任信箱 > 主任详情

留言详情

关于使人民健康发展方向

编号:2024081719383065310浏览数:57

姓名

唐红英

留言时间

2024-08-17 19:38:30

留言内容

建言 尊敬的辽宁省卫健委主任您好: 我是一名中医的爱好、挖掘、研究者。看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并为此出台诸多保障措施的举动令我很振奋,但同时看到全国卫生总费用超9万亿却仍未解决百姓健康问题也让人焦急。疾病不仅带给每个人身体上的痛苦,对每个家庭都是精神上的折磨,一人生病全家遭罪,因病返贫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解决健康危机迫在眉睫! 世卫组织作为如今“健康标准”的制定者一直在强调:精神健康决定身体健康。这与我国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并无二意,可见对此古今中外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不同的是,以西方医学为主导的今天,虽然知道“精神”的重要性,却不知“精神”究竟为何物,更看不到“精神”,甚至因此认为“精神”只是个虚无缥缈的形容词,从而本末倒置的把所有研究方向齐齐对准肉体,这也直接导致了如今人人皆病、人类面临健康危机的现状。 当我翻阅大量古籍后发现,对于我国古代中医来讲“精神”是真实可见的存在,其中《北溪字义》明确记载:“魂魄二字,正犹精神二字。”精神即是魂魄,指人体的三魂七魄。“精神十足”即是“三魂七魄具足”人就健康,“没精神”“精神不足”即是“失魂落魄”人就不健康。正如东晋神医葛洪所说:“魂魄分去则人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一句话讲明:丢魂少魄即是病因,招魂复魄即是治疗。精神、魂魄虽可见,却并非人人能见。因为是形而上的存在,所以只有真正的大医、上工才能看见,对此我国古籍亦有诸多记载:“望而知之谓之神”“圣人视于无形”“医乃神圣之业”“上工守神”等。全国政协委员王辰院士也在2021年两会采访中强调:“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庸医之害甚于无医!”若寻找到能够看见精神并能招魂复魄之医,就能解决人类健康危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2011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医院神志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提倡继承、创新和发展有中医特色的神志病诊疗技术。 2016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下医守形治已病”的结果就是如今的医疗现状,只针对肉体的研究治疗导致全民皆病。回到“上工守神治未病”(“神”即是魂魄、精神、心神、神志的统称)寻找上工上医是当务之急,亦是解决人类健康危机的唯一出路! 2020年,七部门联合发布《意见》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神志病科、中医心理科、心身医学科等精神类临床科室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开设精神心理门诊。推广中医药心理调摄特色技术方法。 2021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和指导的“中医神志魂魄理论与临床专题研讨会”在海南召开,这是神志魂魄的一次破冰之旅。 健康是民之根本,人民健康更是立国之基。 我恳切希望,我们辽宁省卫健委也能关注、重视神志魂魄,组建“上工守神治未病”研究团队,广纳民间中医高手,共同整理、挖掘祖先智慧,弘扬健康之道。届时,以我们作为基点,面向全球传播,让天下渴望健康的人都能够来到这里寻求健康之道,从而亦是响应国家号召,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结合,带动地方旅游。 建言人:唐红英 日期:2024.8.17

处理状态

已处理

处理时间

2024-08-23 15:45:27

回复内容

您好!您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委工作的信任和理解。

处理部门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回复点评
我的意见
*
查询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