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防治指南
膝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它是一种从软骨退行性变开始而累及骨质、滑膜等关节结构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伴随修复通常有炎症过程,故称之为骨性关节炎。也就是常说的滑膜炎、滑囊炎。骨性关节炎也会引起中老年人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畸形)。即通常我们所说的骨刺、骨质增生、滑膜炎、滑囊炎等。
一、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表现
1.疼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特点:无痛→活动痛→负重痛→主要活动痛→静息痛。根据疼痛程度从轻微到严重可分为五度:Ⅰ度:不痛,Ⅱ度:轻度,Ⅲ度:中度,Ⅳ度:重度,Ⅴ度:剧烈。
2.肿胀
部分患者关节肿胀,并反复发作。
3.畸形
膝关节可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关节骨缘增大。有些患者不能完全伸直膝关节,严重者则膝关节呈屈曲挛缩畸形。
4.功能障碍
初期:发展缓慢,无强烈的自觉症状,以膝盖用力疼痛明显加重为特征,会因疼痛导致挛缩。
中期:症状不易去除的炎性表现:肿胀、发热,关节腔积液。挛缩明显,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磨损明显,膝关节变形,活动时有摩擦音。
末期:疼痛加剧、日常活动受限,关节严重畸形:“k”型腿、“O”型腿或“x”型腿.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外部病因
1.各种外伤
挫伤、拉伤、扭伤、骨折脱臼。
2.年龄因素
膝关节在人体中负重大,随年龄增大膝关节囊萎缩、变性和纤维化,关节变得僵硬而不灵活,滑液分泌异常,引起软骨细胞营养不足,软骨内水分的含量下降,软骨的主要成分黏多糖也减少,关节软骨缺乏弹性,就容易受到磨损而破碎、退变。为了适应膝关节承受力的需要,关节软骨边缘就出现骨质增生,故骨性关节炎的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3.个体因素
肥胖,女性多见。本病与体重超负荷相关,更年期妇女体重增加可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女性在更年期之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钙的大量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的同时,也易引发膝关节周围组织增生、退变,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4.气候因素
人的关节在受到寒冷因素的刺激时,会导致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血液中和滑膜内纤维蛋白原增多,血中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使关节在运动时阻力增大,导致关节出现肿胀、痛庝症状,日久天长就会导致关节软骨变性,加速关节老化。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得骨性关节炎。
5.生物力学因素
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经常做蹲、跪或爬楼梯、登山等活动的人,和经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会使膝关节承受的机械性压力比正常情况下增加22%~26%,因膝关节压力过重,使膝关节软骨过度磨损,导致关节的增生、退变,长期下来会逐渐发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6.药物因素
众所周知激素在临床抢救休克、呼吸窘迫、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反应等疾病的治疗上发挥巨大作用,它也有良好的抗炎消肿作用。但是,长期使用皮质醇类的激素,特别是误用、滥用激素的病人,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发生
7.其他因素
如膝关节的各种外来损伤,导致膝关节周围骨、软骨、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结构损伤,导致膝关节不稳定,而引发该病。
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有“肾主骨”、“肝主筋”、“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等记载。《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逆调论》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本病病机特点可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
中医辨证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型 :关节酸痛、肿胀,关节屈伸不利且往往涉及双侧膝关节,痛无定处,舌质淡,苔薄白,脉浮。防风汤加减。
2.风湿热痹型 :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发热、恶风口渴,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加味白虎加桂枝汤。
3.痰瘀痹阻型 :患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重着,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桃红饮加味。
4.肝肾亏虚型 :关节屈伸不利日久,肌肉瘦削,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细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防
膝关节炎的预防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譬如要使膝关节避免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反复屈伸膝关节、尽量减少上下台阶、尽可能不用蹲便等,以减少关节软骨的磨损。也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
1.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关节软骨营养,防止肌肉和软骨的萎缩,也能避免或延缓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锻炼应循序渐进,贵在坚持。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膝关节避免受到损伤。体育锻炼方法多种多样,以既能获得需要的活动量,又能使膝关节不过多磨损的活动为宜。
2.适当的肌力训练有利于保护关节。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骨骼肌逐年减少,使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引起关节退变。增加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可提高关节稳定性,缓冲运动对关节的冲击力,使关节受力均匀,有利于保护关节,防止关节的退变。避风寒、控制体重。
3.避风寒湿气的侵袭,注意膝关节的保暖。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主要看的是膝关节是否衰退。东北的冬季寒冷,在寒冷的天气,膝关节的保暖尤其重要,可以佩戴护膝,养成每天用热水泡脚的良好生活习惯,对预防该病也很有作用。
4.控制体重。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肥胖人群随之增加。过于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以减轻膝关节在活动时的压力和磨损,必要时可选择使用手杖以减轻膝关节负重压力。
5.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等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鸡蛋、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牛蹄筋等,这些既能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又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及关节的润滑,预防和减轻骨关节炎的发生。
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误区1:有人认为体育锻炼对预防骨关节炎有好处,就加强锻炼,以致过度的运动。其实,成年人的骨与软骨的结构已经基本固定,这些骨与软骨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生活中,一些爱好体育运动的中老年朋友,每天爬山、跑公园、登台阶。这些日常锻炼固然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强身健体,但同时,过度的运动也会加速膝关节的磨损和老化。所以对中老年人而言,应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避免大运动量的、长时间的膝关节的负重运动,以保护膝关节,延缓膝关节的退变,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误区2:过度补钙,人到中老年由于体内钙的流失增加,会出现骨质疏松,特别是闭经后的女性,科学的补充钙质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骨性关节炎的病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症,有的病人就以为应该大量补钙。其实,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经过几十年的使用,表面的软骨发生退变、磨损、剥落,引起关节周围以及软骨下骨发生增生、硬化、骨赘形成、囊性改变,其本质是关节软骨过度磨损、关节退变。过度补钙,对骨关节炎的病人并非有益。
误区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炎症,要消炎,要使用抗感染药物。因该病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红肿、发热、疼痛等关节滑膜的炎症表现。但这不是细菌、病毒、病原体等外来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所以应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感染药物治疗是无效的。
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1.外治法
针灸治疗,中药熏洗、中药塌渍,火针、小针刀治疗 ,火疗法 ,其他:艾灸、铺灸。
2.中医辨证辨证分型治疗
(1)风寒湿痹型:关节酸痛、肿胀,关节屈伸不利且往往涉及双侧膝关节,痛无定处,舌质淡,苔薄白,脉浮。防风汤加减。
(2)风湿热痹型: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发热、恶风口渴,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加味白虎加桂枝汤。
(3)痰瘀痹阻型:患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重着,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桃红饮加味。
(4)肝肾亏虚型:关节屈伸不利日久,肌肉瘦削,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细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物理治疗:按摩、推拿、针灸、红外线、离子导入等。
(2)对症治疗:急性期可用非甾体类药物、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3)注射疗法: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
(4)氨糖疗法:如氨基葡糖,可修复、保护关节软骨,减轻疼痛。
2.手术疗法
对于保守治疗疗效不好、疼痛或膝关节功能障碍明显、特别是出现关节畸形的老年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膝关节持续中重度疼痛,活动受限,X线证实关节损坏明显者,原发性关节炎年龄相对较大的患者。其效果显著,恢复时间短,可从根本上治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现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接受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约为110万人,并且这个数量以每年11%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在5~7万左右。病人术后不但可以行走、跳舞等日常活动,还可进行骑车、游泳等运动。但不鼓励进行跑、跳剧烈运动以及长距离行走、爬山等运动。
(抚顺市中医院 方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