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防控③丨杜绝饮食坏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甲肝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如何有效预防甲肝病毒感染受到各方关注。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甲肝与“吃”密不可分,患者大多是吃出来的肝炎。除了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肝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
在生活中,很多人有生食或半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这是甲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甲肝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换言之,甲肝是一种“吃进去”的病毒,进入人体肠道后,随粪便排出。甲肝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海产品传播,如牡蛎、毛蚶、蛤类等贝类海产品易受甲肝病毒污染,若生食或半生食被污染的海产品,容易感染甲肝。
其实,海鲜本身并不是致人患病的根本原因,海鲜以外的食物,只要被病毒污染了都有可能致病。比如,父母患有甲肝,如厕后没有好好洗手,抓起馒头来喂孩子,孩子就可能得上甲肝;在卫生条件差、水源管理不善的地区,甲肝病毒可能通过被粪便污染的水源传播;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或接触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手、用具、餐具、玩具、衣服等,也可能导致甲肝感染。因此,食材本身和物流加工过程等都是可能被病毒污染的渠道。
甲肝病毒的抵抗力相当顽强,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生存数月,通过简单的清洗或低温处理并不足以将其杀灭。
为降低甲肝感染风险,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倡议如下:
1、饭前便后用香皂、洗手液等清洗双手,并用流动水冲洗。
2、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生吃或直接食用的瓜果,要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不去卫生条件不佳的餐饮店就餐,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3、提倡分餐制。招待所、宾馆、餐饮行业的就餐人员实行一人一筷一碗一盘制,会议、宴请等集体就餐实行公勺、公筷制。餐具要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4、坚决杜绝生吃或半生吃海鲜。选择煮熟、蒸透、充分加热的烹饪方式,确保海鲜完全熟透后再食用。生熟食品分开处理,使用不同的餐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
5、主动接种甲肝疫苗。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经常外出就餐、旅行者等,更应该重视疫苗接种。
6、提高健康意识。一旦出现甲肝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饮食史,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特别提醒,对于食用海鲜而言,虽然蒸煮时间长了会影响适口性,但从卫生角度考虑,还是煮熟食用更安全,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谨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