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即将公布,这份指南请收好!
高考成绩6月24日公布。在这个特殊时刻,很多考生和家长难免会感到焦虑和紧张。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特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为考生和家长奉上一份心理调节指南,助力大家理性、健康迎接“放榜”时刻。
一、成绩公布前:主动缓解焦虑
成绩公布前的焦虑,多源于结果的不确定性,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以下方法可帮助缓解:
1.尝试冥想或呼吸训练
通过短时间的静坐冥想(如5到10分钟),专注于呼吸或身体感受,有效放松身心,平复焦虑情绪;当感到焦虑袭来时,立即停下,做几次深长而缓慢的呼吸,专注于呼吸的过程,将注意力拉回当下;如果静坐困难,也可以主动转移注意力,比如听喜欢的音乐、看一部轻松的电影或与朋友聊聊天,帮助打破焦虑的循环。
2.生活管理建议
制定微目标,如每日运动、学做新菜,让生活充实有序;注意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报复性放纵”,以免损害身心健康,打乱生活节奏。
二、成绩公布后:理性接纳,积极规划
成绩公布后,接纳结果的能力至关重要。过度兴奋或失落都可能干扰理性判断。考生应接纳结果,结合分数与兴趣规划未来,避免陷入“目标空白期”,以积极心态开启新旅程。
1.接纳结果,拥抱不完美
无论成绩高低,产生相应情绪(高兴、失落、遗憾)都是正常反应。警惕“一考定终身”误区,避免灾难化思维。要明白高考是人生重要一站,绝非终点。允许自己不完美,坦然接受自己的分数,接纳此刻的情绪。
2.立足当下,规划未来
志愿填报是关键,结合个人兴趣、能力、分数及专业前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若成绩不理想,要理性分析原因和潜力,慎重考虑是否复读。了解职业培训、技能学习等多元化发展路径。避免迷茫,尽快明确下一步目标,并为之努力。
三、家长:做孩子坚实的“避风港”
1.正确面对,理解孩子
孩子最难面对的,有时不仅是分数,还有家长的态度。无论结果如何,请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坦然面对现实。家长是孩子最大的心理依靠,家长保持自身情绪稳定至关重要,请以从容、理解、包容的态度接纳结果。
2.适当减压,用心疏导
家长可通过聚餐、旅游等方式帮助孩子缓解积累的压力,并帮助孩子做好未来规划,督促孩子“放松不放纵”,保持健康作息。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更要给予更多关注和细心呵护。耐心倾听孩子的焦虑与担忧,提供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重拾信心。
警惕异常信号,如孩子持续情绪极度低落、消沉、暴躁等,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切勿简单归咎于“高考失利”。
3.合理规划,共商未来
成绩公布后,孩子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既要综合思考孩子“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也要帮助孩子尽快搜集、筛选匹配其分数的院校和专业信息。协助孩子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劣势,也可以寻求更专业的老师或机构指导志愿填报,但要避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收获理想的成绩,希望大家保持积极心态,勇敢拥抱未来,拥有更加广阔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