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清明养生必修课:护住你的“消化堡垒”

来源: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2025-04-14

  清明是春季的重要节气,既是祭祖踏青的时节,也是人体消化系统需要特别关注的时期。此时气候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但传统饮食习俗(如青团、冷食等)和季节变化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一定负担。本文结合传统习俗与现代医学,为您解析清明时节的消化健康要点。

  一、清明时节消化系统的常见问题及诱因

  (一)消化不良与胃胀

  糯米制品、冷食或暴饮暴食易导致胃肠蠕动减缓,引发腹胀、嗳气。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过度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脾胃功能。

  (二)腹泻与肠道感染

  清明时节出门踏青采摘野菜时,建议选择远离污染源的野菜,并在食用前充分焯水。此外,冷食应及时密封冷藏保存,且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从冰箱取出后不宜立即食用,放置片刻至常温后再吃。

  (三)胃食管反流

  餐后立即平躺或剧烈运动可能增加胃酸反流风险尤其避免餐后立即大量饮水(不宜超过300ml),以免影响消化酶活性。剧烈运动时,大量血液会流向运动的肌肉,导致胃肠道供血相对减少,进而影响消化器官正常运作,抑制消化酶的分泌,阻碍食物消化吸收。

  二、科学养护消化系统的四大策略

  (一)饮食搭配:平衡与节制

  1.减少糯米摄入:青团每日不超过1-2个,搭配温热茶水或山楂水助消化。

  2.增加膳食纤维:多食春笋、菠菜等时令蔬菜,促进肠道蠕动,消化较弱者应选择嫩笋,少量多次食用;适量摄入山药、小米等甘味食物,健脾养胃。

  3.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辣椒、生蒜等辛辣食材,以及酸性食物如柠檬、羊肉,以防肝火过旺伤脾。

  (二)餐后活动:适度非剧烈

  饭后散步10-1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但应避免爬山、快跑等剧烈运动,以防血液分流至肌肉,影响消化酶分泌。

  (三)中药代茶:调理五脏六腑

  1.当归白芍杞子茶:养血柔肝,适合肝气郁结导致的腹胀孕妇、体虚者需咨询中医师后饮用。

  2.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缓解春季肝火上炎引发的口干、目赤。脾胃虚寒者可加入2片生姜中和寒性。

  3.大麦杏仁粥:润肠通便,适合便秘人群。

  (四)顺时调节:情绪与作息

  清明时节,情绪易波动,而焦虑、悲伤可能通过“脑肠轴”(大脑与肠道之间的双向调节系统)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通过踏青、冥想等方式舒缓情绪,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肝。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慢性胃病患者:慎食冷食与糯米制品,可少量多餐,如需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服药。

  胆结石或胰腺炎病史者:严格限制高脂饮食,避免饮酒,餐后若出现上腹剧痛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及儿童:因消化功能较弱,青团等黏性食物需切小块细嚼,谨防噎食或肠道梗阻。

  清明时节的传统饮食承载着文化记忆,但也需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通过科学搭配饮食、适度运动及情绪调节,既能享受春日美食,又能维护消化系统平衡。若有持续腹痛、呕吐或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作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 刘丽

  审核: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任医师 王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