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类出生缺陷患儿,医疗费用有补助
为减轻经济困难家庭出生缺陷患儿就医负担,按照国家统一安排,近日,我省启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工作,为患有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结构畸形和功能性出生缺陷三类出生缺陷疾病的经济困难家庭患儿提供医疗费用补助。同时,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并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相关业务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
我省确定项目管理机构为辽宁省妇幼保健院。项目实施机构按疾病种类进行分类。其中遗传代谢病实施机构15所,为全省14个地市的市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先天性结构畸形实施机构7所,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 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功能性出生缺陷实施机构10所,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市儿童医院、锦州市妇婴医院、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丹东市中心医院、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省妇幼保健院。
按照具体方案要求,我省明确申请救助的患儿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临床诊断患有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结构畸形、功能性出生缺陷疾病;年龄18周岁(含)以下;家庭生活负担重,能够提供低保证、低收入证明、特困证明或村(居)委会等开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说明原件;在项目实施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手术和康复;医疗费用自付部分超过3000元 (含)。医疗费用补助范围包括药费、床位费、诊察费、检查费、放射费、检验费、治疗费(含医疗机构开具的遗传代谢病特殊治疗食品)、康复费、手术费、输血费、护理费、材料费、输氧费等。
依据救助病种的不同,救助项目包括遗传代谢病救助、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功能性出生缺陷救助三类。
各类救助标准如下:
(一)遗传代谢病救助标准。
每名患儿可申请2次救助。首次申请自患儿申请救助日前两个年度1月1日(含)起至申请救助日(含)止,在此期间发生的自付医疗费用。第二次申请自患儿首次救助完成日(含)起(以基金会救助时间为准)至第二次申请救助日(含)止,在此期间发生的自付医疗费用,需重新提交申请资料和按序排队。
根据患儿医疗费用报销之后的自付部分,给予3000元至10000元补助。每名患儿具体救助标准如下:
1.自付部分大于3000元(含)、小于5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3000元。
2.自付部分大于5000元(含)、小于7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5000元 。
3.自付部分大于7000元(含)、小于1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7000元 。
4.自付部分大于10000元(含)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10000元 。
(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标准。
对同一患儿同一疾病分次申请救助的,或同一患儿不同疾病分别申请救助的,只救助一次。对患儿申请救助日期的上一年度1月1日(含)之后,在实施机构产生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
根据患儿医疗费用报销之后的自付部分,一次性给予3000元至30000元补助。每名患儿具体救助标准如下:
1.自付部分大于3000元(含)、小于5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3000元。
2.自付部分大于5000元(含)、小于7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5000元。
3.自付部分大于7000元(含)的、小于1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7000元。
4.自付部分大于10000元(含)、小于15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10000元。
5.自付部分大于15000元(含)、小于2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15000元。
6.自付部分大于20000元(含)、小于25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20000元。
7.自付部分大于25000元(含)、小于3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25000元。
8.自付部分大于30000元(含)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30000元。
(三)功能性出生缺陷救助标准。
患儿最多可申请4次救助。首次申请自患儿申请救助日前两个年度1月1日(含)起至申请救助日(含)止,在此期间发生的自付医疗费用。后三次申请自患儿申请上一次救助完成日(含)起 (以基金会救助时间为准)至申请救助日(含)止 ,在此期间发生的自付医疗费用,需重新提交申请资料和按序排队。
根据患儿医疗费用报销之后的自付部分,按照3000元、5000元两档标准予以补助。每名患儿具体救助标准如下:
1.自付部分大于3000元(含)、小于5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3000元。
2.自付部分大于5000元(含)的,医疗费用补助额度为5000元。
救助流程包括申请、初审、复审、复核公示、申请救助金、拨付救助金、回访七个环节。基金会开发了“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微信小程序,推行在线预审服务,优化简化救助流程。救助申请人可通过“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微信小程序、在线提交申请,查询救助进度、了解工作进展。
“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微信小程序。
记者 : 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