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健康过双节!辽宁疾控提示:这5种传染病要重点做好预防

来源: [辽望.辽宁日报]发布时间:2023-09-28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很多人已经做好出行计划。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秋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大家在开心享受假期的同时,要重点关注以下5种传染病,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1.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2.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如因频繁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时,应及时治疗。

  3.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通常起病突然,发热多持续2-7天,可伴有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眶后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疹等,退热期可出现全身斑丘疹。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出血,如淤点、鼻出血或牙龈出血等。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以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为主要特征,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云南和浙江等南部地区。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如果去登革热流行区要穿长袖衣裤, 尽量选择浅色,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 避免被蚊虫叮咬;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返回本地后,如果2周内出现发热,要及时就诊并说明外出史,为了不将疾病传播给家人,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住院隔离治疗。

  4.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在全年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容易感染发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水痘的潜伏期一般是接触病毒后的10—21天。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乏力、厌食和头痛等症状。接种疫苗是应对水痘的重要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易感人群接种水痘疫苗。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得了水痘的患者要隔离并且及时就医。

  5.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患者具高度传染性。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省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两剂次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有效保护适龄儿童健康。疾病流行期间应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和环境卫生,得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要隔离,避免进食酸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

  记者 : 王敏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