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全国医养结合示范⑥|大连市甘井子区:探索形成综合连续医养康养服务网络

来源: [辽望.辽宁日报]发布时间:2024-04-17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和“养”如何更好地融合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新晋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发展模式可供各地参考。

  甘井子区地处大连市主城区与新城区的结合部,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2.94万,占人口总数的21.47%。多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聚焦顶层设计、服务供给和质量提升三个发力点,全面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如今,甘井子区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康养相融合服务体系。

  据介绍,一直以来,大连市甘井子区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将医养结合服务纳入改善民生重要内容和绩效考核指标,成立由区长牵头,卫生健康、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情况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印发诸多指导性文件,明确医养结合工作目标和任务,探索建立以居家医疗服务信息化为平台,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依托,从健康教育、居家医疗、签约服务、安宁疗护、智能应用等方面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工作。

  甘井子区融合资源,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内涵,探索形成居家以“签约合作”、社区以“内设医疗”、机构以“两证齐全”为代表的三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精准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其中书香门第社区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创建经验更是入选国家优秀案例选编,全区医养氛围持续浓厚。

  同时,甘井子区还推进医养服务“两种延伸方式”。一是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支持医疗服务延伸到机构、到家庭,持续提高社区为老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265个家庭医生团队,以失能、行动不便、高龄、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积极落实优待政策,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二是医疗机构开展“智慧助老”行动,为就医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为更好地服务辖区老年人提供了空间与支撑。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开展“1+X”“1+1+X”签约合作,所有养老服务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协议合作动态覆盖率100%。

  提升医养服务“两个度”。医疗机构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开通率100%,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居家医疗”“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全区建成市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基地)2家,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温度,提升老年人就医满意度。

  甘井子区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一是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准入条件的,优先纳入城乡医保定点管理,全区医养结合机构已全部纳入医保范围;二是全面夯实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助力医养结合服务提质升级,先后筹措资金50万元,为全区医养结合机构配备便携式心电图仪、老年人康复设备等,推动智能化服务较好普及;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平均组织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保健、安宁疗护等方面专业人员近100人,组织指导33名医务人员到辖区内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四是稳步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支持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五年来共投入社会资金5300余万元、市区两级补助资金1 300万元、国家补助856万元,建成37所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辐射惠及5万余名老年人;五是强化医养结合服务要素保障,全区医养结合机构符合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小微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财税优惠政策,服务场所用电、用水、用气享受居民价格优惠,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强化医养结合机构责任保险、特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金融服务,有效优化了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环境。

  此外,甘井子区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创新发展。甘井子区安宁疗护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的工作原则,积极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试点,指导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市安宁疗护中心)、大连辽渔医院2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工作,实行肿瘤终末期患者按床日费用结算制度,较好陪伴近2 000名老年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探索精神疾病老年患者医养模式。稳步开展老年精神疾病特殊群体医养服务,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区内大连国礼残疾人治疗中心作用,指导各医养结合机构收治失智、失能等精神疾病的老人,提供专业的疾病诊治、健康检查、康复保健等方面的帮教培训,强化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解决了精神疾病患者养老难的问题。

  记者 : 王敏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