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健”谈|刘哲:切勿暴饮暴食,注意为胆胰“减负”
开篇语
又是一年春节到,团聚的喜悦与热闹的气氛无处不在。然而,节日里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以及冬季疾病高发等问题,却为健康敲响了警钟。辽宁省卫生健康委与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联合推出特别策划“新春‘健’谈”,邀请省属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医学专家,从饮食调节、疾病预防到医疗服务,为您和家人送上一份健康守护。
第一期 特邀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主任医师 刘哲
春节期间,有些人走亲访友的时候禁不住美食美酒的诱惑,彻夜狂欢、豪饮豪吃。刘哲提醒:享受美食的同时,守护好胆囊和胰腺,千万不可因一时贪杯、暴食,让健康亮起“红灯”。
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梨形小器官,犹如一个精密的“胆汁储存库”。肝脏分泌的胆汁源源不断地流入胆囊,在这里被浓缩和储存。当人们进食,尤其是食用那些富含油脂的美味佳肴时,胆囊便有节奏地收缩,将储存的胆汁排入小肠,使脂肪更易被人体吸收。
胰腺则是一个功能强大且复杂的器官,兼具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重要功能。从外分泌角度看,胰腺分泌的胰液是消化食物的“主力军”,其中包含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这些酶如同一个个勤劳的“工匠”,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各司其职,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利用。在内分泌方面,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就像一个精准的“血糖调节器”,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它们密切配合,共同维持着血糖水平的稳定,确保身体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
春节期间,饮食偏重大鱼大肉,加之亲朋好友相聚,开怀畅饮,饮酒量也随之增加,这些变化恰恰是胆囊和胰腺疾病的“导火索”。过多的高脂肪食物摄入,会刺激胆囊频繁收缩,促使胆汁大量排放。如果胆囊本身存在隐患,如胆囊结石,结石就可能像一颗“绊脚石”,堵塞胆囊管或胆总管。一旦发生堵塞,胆囊炎就可能找上门来。患者会突然感到右上腹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如同一把尖锐的刀在体内搅动,还会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让人坐立不安。同时,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也会接踵而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更是诱发胰腺炎的“罪魁祸首”。当人们在过年期间毫无节制地进食和饮酒时,胰腺会受到过度刺激,开始大量分泌消化酶。然而,过多的消化酶如果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在胰腺内“胡作非为”,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患者会感受到中上腹传来持续性剧痛,这种疼痛仿佛要将身体撕裂,还会向左腰背部放射。即使呕吐,疼痛也丝毫不会缓解。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刘哲表示,一旦患上胆囊炎或胰腺炎,及时就医是关键。对于胆囊炎患者,治疗方法会根据病情的轻重而有所不同。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禁食,让胆囊得到休息;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抗可能存在的炎症;给予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往往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如果病情严重,如出现胆囊穿孔、坏疽等情况,手术切除胆囊则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胰腺炎的治疗则更为复杂和棘手。轻症胰腺炎患者,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减少食物对胰腺的刺激,同时抑制胰液分泌,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而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危急,往往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接受血液净化、手术等一系列综合治疗,以挽救生命。
防重于治。刘哲建议,要想让胆囊和胰腺在过年期间“轻松工作”,大家必须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要做到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的食用。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它们就像肠道的“清道夫”,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减轻胆囊和胰腺的负担。饮酒要适量,最好不饮酒,避免酒精对胰腺的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对胆囊结石、胰腺炎及其相关治疗存在误区,觉得胆囊结石没症状就不用管,实则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不仅引发慢性炎症,还大大提升胆囊癌风险,即便无症状也得定期检查,依情况治疗。还有人寄希望于药物完全治愈胆囊结石,可只有少数胆固醇结石在特定条件下能药物溶石,多数情况还是要靠手术。更有甚者轻信偏方排石,结果结石卡顿在胆管,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胰腺炎治疗也存在误区,有人觉得只需要止痛就行,实则止痛只是一部分,更关键的是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单纯止痛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还有人认为胰腺炎好了就能正常饮食,其实治愈后仍需一段时间饮食调整和恢复,要逐渐从低脂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过早恢复正常饮食,尤其是进食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很可能导致胰腺炎复发。
刘哲呼吁,大家在享受美食和欢乐时光的同时,多关注胆囊和胰腺的健康。了解它们的功能以及过年期间生活习惯改变对它们的影响,掌握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知识,纠正误区,让胆囊和胰腺不再“压力山大”。特别是有胆囊结石和胰腺炎病史的患者,更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祥和的春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年。
记者 : 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