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健”谈|陶贵周:预防心血管疾病要做好六件事
第五期 特邀专家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 陶贵周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依然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春节前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陶贵周教授提醒广大市民,欢度春节的同时也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如果有胸闷、胸痛等不舒服,需及时就医。
春节,本是阖家欢乐、喜庆团圆的日子,为何这个时期心脑血管疾病会高发?
陶贵周解释:首先与气温骤降密切相关。春节假期大多在立春节气前后,处于冬春交替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很大。今年春节,东北迎来强降雪天气,骤降的气温造成血管收缩、血黏度增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其病理在于低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同时,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加之,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血栓的形成,这些都给心血管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其次,过年时,满桌的美味佳肴,很容易让人一不小心就吃多了。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消化起来比较困难,会让腹部胀满,膈肌上抬,限制心脏的正常活动,加重心脏负担。而且消化食物时,大量血液会集中到胃肠道,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塞,危及生命。
其三,熬夜通宵在春节期间也很常见,和亲朋好友一起吃夜宵、放烟花,玩得不亦乐乎,把作息时间完全打乱。长期睡眠不足是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严重的甚至会猝死。
其四,寒冷天气使得人们户外运动习惯改变,运动量减少,免疫抵抗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脂肪消耗量减少,动脉粥样斑块增长速度加快。一旦斑块破裂,会导致很多血小板聚集到一起,在血管内迅速形成一团血凝块,并堵塞血管,这就是血栓。多数心梗、脑梗就是这样发生的。加之,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感冒的经常发生会诱发多种炎症,而炎症也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如何预防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陶贵周提醒应做好以下六件事:
第一,注意防寒保暖。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
第二,合理膳食。不能毫无节制地大鱼大肉,应多吃新鲜果蔬、豆类、优质蛋白、优质碳水,少吃高胆固醇食物,远离人造黄油、奶油这类反式脂肪。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要遵循低油、低盐、低糖的饮食清淡原则。
第三,坚持体育锻炼。适量适度的运动好处多多,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骨骼肌肉的韧性,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例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需要注意的是,清晨不要立即活动。
第四,控制情绪。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对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第五,避免久坐和熬夜。人长时间静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导致脂肪堆积,容易造成肥胖,不利于健康;长期久坐不动,不利于“好”胆固醇清除动脉里的斑块,增加血栓风险。因此,一定要注意减少久坐,增加适当的运动。还要注意保证睡眠,减少熬夜。保证睡眠可预防血液黏稠。
第六,定期检查。都说防患于未然,经常体检可预防各类并发症并及早治疗。冬季易患流感、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应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并应经常测量血压;有条件者,还应定期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诊。
记者 : 王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