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时令节气与健康丨综合评判肥胖再科学减重

来源: [辽望.辽宁日报]发布时间:2025-03-28

  为什么东北地区居民更应高度关注肥胖?如何判定自己是否存在体重问题?如何科学减重?

  在3月28日省卫生健康委举办的首场“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何冰就近期人们极为关注的肥胖问题进行介绍。

  肥胖是“万病之源”。何冰表示,东北地区特有的饮食结构、气候特征和生活方式使得大家更应关注体重问题。从饮食结构上来说,东北地区居民米面主食摄入量较大、肉类以畜禽为主,总体呈现高油高脂高盐的特点。从气候特征来说,冬季腌菜食用比例较高,膳食纤维不足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脂肪堆积风险增加。而且东北地区居民有“囤秋粮”的习惯,导致冬季高淀粉蔬菜(如土豆、粉条)摄入量增加。

  科学减重迫在眉睫。何冰认为,肥胖的判断并不是仅仅靠直观的体型来确定,其有着科学严谨的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是评判标准之一。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在18.5kg/m²到23.9kg/m²之间为正常体重,24kg/m²到27.9kg/m²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²则被诊断为肥胖症。

  需要注意的是,体重指数作为单一的肥胖诊断指标存在局限性,要通过腰围、腰高比及体脂率等多种指标标准来综合判断肥胖。腹型肥胖诊断标准:男性腹围≥90cm,女性腹围≥85cm;腰高比为腰围除以身高,≥0.5可判定为腹型肥胖。如果男性体脂率超过25%、女性超过30%,考虑存在体脂过多。所以,除了体重指数达到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外,腹型肥胖和体脂率过高的人群都要关注减重。

  何冰建议,体重存在问题的人群,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性。要注意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缓而导致进食过量。在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针对有些人为了快速减重只吃水果不吃晚饭的做法,何冰强调,此法不可取,不仅容易降低人体基础代谢率,也不利于长期体重控制。

  记者 : 王敏娜、周佳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