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节气与健康|秋冬季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来源:
[辽望.辽宁日报]发布时间:2025-10-23
为什么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易发?老年人出现哪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在10月23日省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秋季)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二科主任丁栗给予解答。
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秋冬季尤其需警惕。辽宁省金秋医院心内二科主任丁栗指出,入秋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下降,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机制有关:寒冷刺激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原本狭窄的血管在收缩后更容易引发心肌缺血或脑供血不足。
随着气温降低,人体出汗减少,饮水量往往不足,血液黏稠度随之增高。同时,低温环境下凝血因子活性上升,更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冠状动脉或脑血管,就可能诱发心梗或脑梗。
此外,室内外温差可达十几度,频繁进出冷暖环境会使血管反复经历“一张一弛”的剧烈变化,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为血栓形成埋下隐患。
丁栗特别提醒,老年人一旦出现剧烈胸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突发气短、呼吸困难,或一过性晕厥、剧烈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治。秋冬换季期间,老年人应重点关注保暖、血压监测、饮食控制、适度运动与情绪管理。其中,防寒保暖是关键。近期气温下降明显,建议老年人在家时将室温维持在18℃至22℃;外出时戴好帽子、围巾,加强头颈部防护。同时注意足部保暖,穿着厚袜与保暖鞋,睡前可用40℃左右温水泡脚10到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或已有下肢血管病变者应谨慎泡脚)。
记者 : 王敏娜、任梓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