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时令节气与健康|不要盲目“秋冻”

来源: [辽望.辽宁日报]发布时间:2025-10-23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近日全省温度骤降,到底还要不要“秋冻”?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秋冻”?如何科学“秋冻”?

  在10月23日省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秋季)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一科主任赵克明给予解答。

  赵克明表示,“秋冻”是通过让人体逐渐适应寒冷刺激,增强抵御寒邪的能力,为应对严冬做好准备。适度的“秋冻”确实有助于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与抗病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秋冻”。盲目坚持反而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不适。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不适宜“秋冻”。需明确,“秋冻”不等于硬抗寒冷。在气温骤降或早晚温差大时,仍应及时添衣,注意保暖。

  赵克明强调,即使在“秋冻”期间,人体某些部位也不宜受寒,如腹部、腰部和足部。俗话说“脚暖一身俱暖”,中医理论也指出“腰为肾之府”,而足少阴肾经起于足部。这些部位的保暖,有助于温补肾阳,提升身体抵抗力。

  此外,保证充足睡眠同样关键。中医认为睡眠是“阳入于阴”的过程,实则为养护阳气。睡眠充足,人体阳气充沛、正气内存,抗寒能力自然增强。因此,应避免熬夜、晚睡等耗伤阳气的行为。

  入秋后降雨减少,空气干燥。中医有“燥邪伤肺”之说,许多人会出现口干、咽痛、皮肤干燥、大便燥结等“秋燥”表现。赵克明建议,可从饮食与生活习惯着手,实现“滋阴润燥”:适量饮用温开水,食用雪梨、百合、玉竹等润肺生津的食材;减少辛辣、油炸等“燥火”类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燥热。推荐食疗方如“百合雪梨粥”,可滋阴润肺、缓解咳嗽;代茶饮可选“沙参麦冬百合茶”,有助于养阴润肺、利咽生津。

  记者 : 王敏娜、任梓溪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