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构建慢阻肺病四级防治网络
咳嗽、气喘、“透不过气”……作为“隐形的呼吸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正悄然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近日,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推进慢阻肺病患者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向基层延伸,我省已将慢阻肺病的健康管理工作全面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以此为抓手,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构建并完善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技术核心和指导龙头的四级疾病防治网络。这一网络体系以“强省级、联市级、扶县级、稳乡镇”的总体思路,形成了科学高效、分工明确的协作机制,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慢阻肺的筛查、干预、管理和救治能力。
慢阻肺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仅表现为轻微咳嗽、咳痰,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对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为精准掌握慢阻肺病患病情况,我省自去年启动慢阻肺病监测与早筛项目,重点面向40岁以上高危人群,今年进一步扩展慢阻肺病监测范围。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筛查7.5万人,识别出高危人群近1.4万人,完成肺功能检查8400人,拟确诊及确诊慢阻肺病例528例。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慢阻肺病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目前,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已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范畴,与儿童预防接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项目并列,享受政府提供的兜底保障。我省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多渠道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已为确诊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由家庭医生团队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定期随访。未来,服务覆盖面还将逐年扩大。
为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我省还组织超过2000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国家慢阻肺基层医疗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同时,以“世界慢阻肺日”“家庭医生日”等节点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活动,普及慢阻肺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健康意识。
记者 : 王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