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多举措方便群众接种新冠疫苗,已有2747.82万人接种
当前,全球疫情上升迅速,多个国家发现了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我国外防输入的风险和压力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加快推进疫苗接种,是有效防范疫情输入和反弹的重要手段。8月4日,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孙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自去年年底开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从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逐步扩大到全人群接种,并于7月份启动了对15-17岁人群接种,8月份启动了对12-14岁人群的接种。截至2021年8月3日,全省共有2747.82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其中包含12-17岁人群124.4万人,累计接种4830.29万剂次。
“接种新冠疫苗利己利家利国,只有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全民身体健康。”孙静说,目前我国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都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群体而言,阻断疾病的流行接种疫苗要形成免疫屏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所以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都能够尽快接种疫苗。
我省各地自新冠接种开始后便合理规划接种点,接种都是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进行。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常规门诊;二是依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新设立的接种门诊;三是临时接种点,包括接种方舱、流动接种点以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企业或高校等进行上门接种。广大市民可以到所在社区或单位指定的接种点进行接种。
为了方便市民接种,各地通过增加接种服务时间、错峰接种等形式,提高接种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每个接种点都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生负责对可能出现的急性不良反应进行紧急处置,保证接种安全。在上半年接种单位基础上,结合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村偏远地区人群特点,我省进一步优化接种单位设置,部分地区开设老年人绿色接种通道、流动接种车等,合理安排接种单位布局,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接种。
孙静介绍,目前我省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仍旧是灭活疫苗和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这两种。灭活疫苗是用完整的病毒组成,将新冠病毒进行灭活,但保留免疫原性,全程免疫仅需要打两针;而重组蛋白疫苗是使用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最后制成疫苗,所以全程免疫就需要打三针,它们生产工艺和技术路线不同,但无论是哪类疫苗,其效果都是一样的,并且在上市之前,都是经过药监部门审查批准的,其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有数据做支撑,大家可以放心接种。
针对人们所关注的不同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应该注意啥?特别是12至17岁人群,相较于成年人,有无特别注意事项?孙静回应,所有人群的接种流程和接种禁忌等接种注意事项基本是一样的。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需注意自身的基础性疾病、慢性病,一定要在接种前向接种医生说明。12至17岁人群目前使用的是国药中生北京所和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这两个公司生产的疫苗都是国家批准使用的,接种时,家长或监护人需按照学校或相关部门要求为儿童带好相关证件(身份证/户口本,接种证),并在现场全程陪同且充分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无论接种的是两针剂还是三针剂疫苗,都需尽快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孙静说,对于需要接种2剂次或者3剂次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第1剂次后,短时间内人体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滴度不够高,无法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也较短。再次接种,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让首剂接种产生的免疫记忆被唤起,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水平会大幅升高,持续时间也会大大延长。因此,打了一针新冠病毒疫苗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