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

来源: [健康报]发布时间:2018-10-15

  □本报记者 阎红 通讯员 赵红瑛

  那曲地处羌塘高原,地广人稀、高寒缺氧,到最近的三甲医院有300多公里,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十分不利。辽宁省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帮扶那曲市人民医院,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今年8月中旬,世界海拔最高的医院——那曲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三甲”预评审。

  既当医生也当老师

  “从那曲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讲,援藏医疗队不仅要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到西藏,帮受援助医院‘输血’,更要注重提高受援助医院的‘造血’功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那曲市人民医院院长马灵斐说。

  自2015年以来,辽宁援疆专家在那曲既当医生也当老师,深入开展人才“传帮带”工作。第一批援藏专家带教人员26人,第二批带教45人,第三批带教45人。目前,带教学员大部分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有力推动了当地医院技术水平提高和医疗业务开展。

  那曲市人民医院外二科学员朗觉说:“跟着带教老师班允超学习,让我神经外科手术的思路更清晰,比自己看书、上网消化知识有效多了。”如今,该院已经能够独立开展比较复杂的神经外科手术,独立手术百余人次,手术成功率达95%。

  作为辽宁省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牵头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除了通过日常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业务授课等方式带动当地医生学习,还与那曲市人民医院远程病理、心电、影像科室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会诊1407人次。

  马灵斐说,大连医科大学与那曲市人民医院签署了援助协议,力争从理念、管理和技术培养等方面保证帮扶的连续性,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精准式的组团帮扶,真正变“输血”为“造血”。

  第一篇SCI文章诞生

  “李医生,谢谢你救了我的儿子。”一名藏族小患者的父亲见到李青栋后,不停地表达谢意。

  2017年11月16日,辽宁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李青栋接诊了一名7岁的急性腹痛患儿。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患儿不仅腹胀明显,伴压痛和反跳痛,且急诊CT提示肝脾周及肠管间可见大量液性密度影,肝左叶见边缘清晰条索状稍高密度影。由于患儿来自肝包虫病流行区,急诊外科医生高度怀疑可能是肝包囊破裂入腹腔并发急性腹膜炎。普外科立即行剖腹探查,术中确认为肝包囊破裂入腹腔,摘除破裂包囊,并冲洗腹腔,留置引流。

  意外的是,术后患儿并发过敏性休克。所幸那曲市人民医院在帮扶下已经成立了ICU。17日4时,患儿被转至ICU,援藏专家周峻峰立即指导抢救,使患儿转危为安。

  当天早晨,李青栋正好查房。援藏之前,他就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骨干,查看患儿之前做的腹部CT时,他发现有一个层面肝左叶包囊破裂后残留的囊壁影像学表现极像一条蛇,还有一个CT层面像一团纱线。

  出于对肝包虫病包囊破裂影像学特异性表现的职业敏感,李青栋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肝包虫病包囊破裂破入腹腔是肝包虫病比较少见的一类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8%。这种症状如果诊断不及时,极可能因并发腹膜炎甚至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此后,李青栋一直跟踪诊治患儿,直至其完全康复出院。在随诊的过程中,他总结了第一手临床资料。

  那曲是我国包虫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为了使这例宝贵的病例诊治经验为更多临床医生掌握,李青栋在援藏专家周峻峰、那曲当地ICU主任邱成和普外科主任益西平措的协助下,以最快的速度写成文章。据了解,这是第一篇出自那曲市人民医院的SCI文章,为了解包虫病导致的急腹症提供了宝贵的诊治经验。

  通过“三甲”预评审

  从那曲到最近的三甲医院——位于拉萨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路程有300多公里,开车需要六七个小时,这对脑溢血、心肌梗死、呼吸衰竭等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十分不利。

  辽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将帮扶那曲创建三甲医院作为重中之重,对那曲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全面整改和提升。那曲市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保证了一些危急重症患者可以在本地得到及时规范治疗;神经外科实施了巨大颅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等5项新技术;妇产科开展了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技术……

  2017年,辽宁省在“十三五”援藏资金项目计划外追加援助2000万元,为那曲市人民医院配备128螺旋CT、核磁共振、移动DR、高频振动咳痰系统、耳鼻喉内窥镜系统、动静脉充气压治疗仪、动脉硬化检测仪等77台(套)医疗设备。

  今年8月中旬,“三甲”预评审专家组对那曲市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预评审,该院顺利通过。“接下来,我们将尽快将那曲市人民医院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藏北地区级三级甲等中心医院。”马灵斐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