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辽宁好医生——胡志东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26

  从事重症医学专业近10年的时间里,除了必要的外出学习,胡志东始终坚持每年365天查房和不间断的在病人床旁救治。抢救危重产妇,从大年初二开始他守了42天;休克的垂危老人,他在床旁看护着几个昼夜。他带领着盘锦市中心医院ICU全体医护和兄弟科室密切合作,使一个又一个危重患者在ICU转危为安,许许多多被死神枷锁禁锢着的垂危病人重见朝阳。在医疗界公认的难治重症ARDS,被成功救治、病情逆转,撤除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奇迹般的康复;口服大量农药,重度中毒的病人清醒稳定后带着笑容转出ICU……,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去年底,一位病人因为车祸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深度昏迷、休克、胸骨、肋骨骨折,所有24根肋骨中骨折了23根,其中多根肋骨断成了数段,胸骨柄粉碎性骨折,大面积的胸壁软化导致反常呼吸、大量血气胸、呼吸窘迫,心脏挫伤,已合并肺部感染,并且出现了肝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接诊医院将病人转送到盘锦市中心医院时,即使给患者静脉输注着大量升压药,他的血压仍不足70/40mmHg ,经皮血氧饱和度低至50%。病情异常凶险、濒临死亡,紧急收入重症医学科,胡志东带领ICU医护立即投入抢救,马上给病人气管插管,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方式内固定软化的胸壁、抑制住反常呼吸、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维护循环、纠正休克、生命支持等等措施在有条不紊而又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同时请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协同合作展开抢救!1个小时、2个小时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患者呼吸平稳了、循环稳定了、脏器功能也逐步改善了,为后续的外科实施手术治疗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宝贵时间。半个多月后,生命体征已经平稳的患者转到了神经外科继续康复治疗,40余天后这个曾经倒在了死亡线上的中年汉子奇迹般的自行走出了盘锦市中心医院。患者家属喜极而泣,逢人便说:盘锦市中心医院给了他们一家子的第二次生命!可谁又知道,病人在ICU抢救的最关键时刻,胡志东连续几天几夜的守在病房,饿了匆匆的吃上一口,累得实在挺不住了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年逾七旬的母亲正赶上在那几天生病做手术,就住在楼上病房,他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更没有一点儿时间去尽儿子的孝道,多亏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是至今提起这件事他还是十分愧疚和自责。

  一位原发病为化脓性脑膜脑炎的老年患者,收入盘锦市中心医院ICU时已经深度昏迷、感染性休克、DIC晚期,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已延长超过检测值上限、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至仪器已经测不出,而且合并重度心衰,感染后急性肺损伤,重度高钠血症,肝、肾功能损害等多脏器功能不全,生存希望十分渺茫。又是胡志东带领科内同事经过二十几天的连续奋战,病人不但被成功抢救存活,而且逐渐恢复智力,两个月后这位可以完全生活自理的老人,自己拄着拐杖到一公里之外去看望心爱的外孙。

  盘锦市中心医院ICU每年收治各类危重患者六百余人,抢救成功率85%以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人问胡志东“这么辛苦值得吗?”他的答案很干脆:从不后悔自己的当初选择。因为他知道只有ICU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他的理想和“悬壶济世”的信念。

  医生是一种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做一个好医生的前提要甘于寂寞、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胡志东医生不仅自己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始终不辍的在坚持自学,他自费购买了《实用危重症医学》、《危重症护理教程》、《呼吸机治疗学》、《医学影像学》等许多书籍。利用互联网随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医疗动向和治疗理念,学习疾病诊断治疗国际指南、权威学术论文以及ICU相关管理和建设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学习,不断的拓宽治疗思路,更新治疗观念、提高治疗水平。他还把这些资料自费打印出来装订成20几册,和书籍一起装满了医护办公室的整整一个书柜,连同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医疗经验全部毫无保留的与同事们分享交流。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盘锦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学习、进取、廉洁自律已经是蔚然成风。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