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好医生——李玖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急诊急救内科副主任李玖军教授作为辽宁省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首席专家,于2016年7月20日来到西藏支援并担任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
西藏那曲地区,这个有着“世界屋脊上的屋脊”之称的地方,平均海拔4500多米,年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1摄氏度,一年只有2个季节,那就是冬季和大约在冬季。因为海拔高,空气中含氧量低,仅为沿海地区的一半。加上冬季天气极其寒冷,恶劣的生存环境,被称之为“生命的禁区”。作为盛京人,李玖军教授走在了前列,踏上了海拔更高的那曲之路,乘坐6个多小时的中巴车才到达那曲。从拉萨到那曲之行是心灵与意志的考验,从海拔3646米的拉萨市出发,沿着109国道一路向北,4000米、4200米、4380米……随着向那曲县城的不断驶近,逐渐感觉到头痛欲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这种感觉舌下含服救心丸只能缓解20分钟,之后心慌气短又从头再来,指脉血氧饱和度只有84,而这种状态对于ICU专业的人士来讲就是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的指征了。到了那曲入住宾馆的时候,口唇都是青紫色。入住房间在二楼,初到那曲,想通过楼梯走上二楼是不可能的。在这里,说话连贯都是一种奢望。即使是现在,连续说话的时候,说着说着就感觉缺氧了,驻地到医院200多米的路程,需要慢慢走上10多分钟,可以说是步履维艰!随后的日子里因氧气含量低,气压低,空气干燥,稍一活动就感觉呼吸困难,同时头疼欲裂,流鼻血,腹胀,食欲不振,失眠接踵而至,思诺思,红景天,辅酶Q10,丹参滴丸等大把的药物齐上阵,感觉自己成了药罐子。缺氧对记忆力的影响最大,常常想起一件事儿就是想不起来,尤其是查房的时候,以前滔滔不绝的鉴别诊断,在这里就是想不起来。饮食上也不习惯,除了川菜还是川菜,因为气压低,水的沸点只有80摄氏度,吃的米饭都是半生不熟的,这对于李玖军教授这个慢性胃炎的老患者真的是一种煎熬,只好常备着达喜片、兰索拉唑来缓解胃痛及反酸。另外,因阳光太强,墨镜,帽子,冲锋衣是标配,即使这样,半个月下来各个都是黑脸庞。
虽然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极为艰苦,但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情怀、白衣天使的使命感促使李玖军医生要为藏族同胞的生命健康做点什么。
2016年8月15日上午,李玖军教授带着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例行查房,1号床位的孩子因为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34mg/dl(正常值15mg/dl),出现意识状态不好,呼吸不规律。李玖军教授立即对这个胎龄只有33周、体重2公斤的早产儿进行了详细诊疗,凭着多年的儿科急诊急救经验,他初步判断,孩子患上了高胆红素脑病,可能导致核黄疸,如果不紧急治疗,今后孩子有可能出现脑瘫、癫痫、智力障碍,而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进行全血置换,将孩子体内过多的胆红素换出去,减轻后遗症的发生。于是他迅速做出了换血的决定,但是那曲地区人民医院没有血库,输血困难,幸好孩子爸爸和孩子同型血,配型成功,解决了血源的问题。接下来通过外周动脉抽血、外周静脉输血的方式,同量同步的办法换血200毫升,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换血手术,孩子的病情得到了缓解,重获新生。而如此小胎龄的早产儿换血在4500米海拔的那曲乃至西藏都是首例,因为早产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换血速度过快,孩子容易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还容易出现感染。因此,风险巨大,但是为了救孩子,就得冒险。老一代援藏前辈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援藏队员们,“把使命高高举在头顶,把困苦牢牢踩在脚下”是援藏人执着的信念!
2017年5月4日,一个刚出生3天的新生儿病情出现了变化,该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时羊水3度污染,生后即发现患儿有自发性气胸,因呼吸急促而给予氧疗,生后3天复查肺部ct气胸吸收,但患儿呼吸困难加重伴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达到100次/分,结合肺部ct示肺透过度明显降低,考虑患儿出现了呼吸衰竭、ARDS,于是李玖军教授立即给患儿气管插管并上呼吸机机械通气。该患儿系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第三例机械通气的患儿,因当地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治疗技术还是不十分熟悉,因此,李玖军教授只能冲锋在第一线,因为疲劳,乏氧,只能坐在温箱旁边吸氧边看护患儿,这样的情景在儿科经常上演。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进藏11个月来,李玖军教授克服了孤独、寂寞以及高寒缺氧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为藏北高原儿童生命健康的事业之中,用辛勤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那曲地区儿童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11个月的援藏工作期间为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制定了详细的学科发展规划,进行了多次专题讲座,为当地带来了目前儿童疾病诊疗的最新理念,指导藏族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已经成功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11个月来李玖军教授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开展了9项诊疗新技术:1、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3例);2、在没有呼吸机的条件下进行气管插管,T型管带囊加温湿化吸氧治疗新生儿、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6例);3、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例);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5、间断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治疗婴幼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室内出血)(2例);6、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RDS(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7、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婴幼儿脑室管膜炎(1例);8、化脓性脑膜炎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穿刺术(1例);9、新生儿皮下蜂窝组织炎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
虽然这些诊疗技术在内地大医院司空见惯,但在高海拔的那曲地区却是填补了多项儿科诊疗技术的空白,大大降低了儿科患儿的病死率。在全体儿科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目前,儿科在软件及硬件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开放床位30张,拥有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6人,护士8名。硬件上目前拥有新生儿温箱9台,输液泵8台,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仪5台,有创呼吸机2台,无创呼吸机1台。收治病人来自那曲地区11县,因床位紧张,收治的病人人满为患,经常加床到40多个病人,因为高超的的诊治技术,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新生儿病死率大大下降,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已经发展成为了藏北地区儿科危重症的诊治中心!
李玖军同志的表现,既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又具有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他始终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廉洁自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身体力行,实践着“四讲四爱”活动精神,与西藏人民一起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团结拼搏,确实体现了人人赞誉的“老西藏”精神。他用平凡的言行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表现出一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