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

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⑪

来源: 〔辽宁日报〕发布时间:2023-03-31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我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谷孝红,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茂彦,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华天舒,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赵奎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计立群分别就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我省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新突破。2023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左右。到2025年,将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的合理区间,18岁至45岁中青年群体新就业占比达到75%。

  加强就业与区域发展、投资、产业、财政、金融、教育等政策的协调联动,及时调整优化稳就业政策措施,制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促进增收致富、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重点群体创业等13项政策文件,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全力保发展惠民生。

  实施“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计划,全年开展专场招聘1000场以上,走进企业、院校、社区、乡村“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15万次以上,为各类市场主体解决用工缺口60万个。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计划,精准匹配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用心用情用力提供针对性服务,促进省内外青年留辽回辽来辽就业创业。2023年,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42万个以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跟踪回访率、就业服务率达到100%,有就业意愿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

  援企稳岗,助企纾困。研究制定稳岗返还、降费缓缴等阶段性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全力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经办模式,全年帮助企业稳定岗位330万个,帮助市场主体提振发展信心和增强发展后劲。引导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向乡村基层延伸,打造一批辽宁特色劳务品牌,全年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输出不少于100万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不低于15.6万人。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全方位保障残疾人就业,建立失业人员就业帮扶工作定期通报机制,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万人以上。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全年扶持创业带头人1万人以上,带动就业6万人以上,开展各类创业活动不少于330场次。

  实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基提质工程,开展温暖服务行动和电商行业示范创建活动,推动新就业形态集体协商。组建100个暖心专区和100名服务专员“双百服务”促灵活就业网络,全省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不少于2400场。实施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工程,拓展基层“网格化”就业服务范围,推广“舒心就业”服务平台典型经验,建设一批“暖心型”充分就业社区。

  打好民生保障的组合拳

  奋进新征程,实现新突破,我们要继续打好民生保障的组合拳。

  健全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我省将健全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健全完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保障制度。部署应用困难群众智慧救助系统,实现社会救助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年均提高6%以上。大力培育发展壮大慈善组织,探索建立慈善资源和慈善项目库。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我省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推进1.5万户特困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年增加养老床位3000张左右。持续推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今年年底前街道层面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达到67%。统筹抓好项目储备和福彩事业发展,谋划储备建设高质量民政项目群。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优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培育壮大社会组织,今年年底前,全省新增社会组织1000家以上。持续加强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积极推动婚俗领域移风易俗。稳步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方面,我省将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将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向基层倾斜,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配备,累计建强400所乡镇卫生院和8000个村卫生室,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服务新高地,年内支持建设100个临床重点专科,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重点专科群。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进急诊急救能力建设。

  实施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实施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项目。完善慢性病防治体系。

  围绕中医药强省建设,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打造中医优势专科群,提高中医专科服务能力。全方位打造中医药人才队伍。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聚焦特殊人群健康保障,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儿童保健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普惠托育服务。强化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构建覆盖全省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实施数字健康和智慧医疗工程,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建设,加快实现省、市、县、乡、村居民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管理。推进智慧医疗、智慧医院建设。

  打造极具时代感的幸福生活场景

  2021年以来,我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49个,建设口袋公园2795个,新增公布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条、历史文化名镇16个、名村(传统村落)263个、历史建筑351个,一批极具时代感的幸福生活场景不断展现,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聚焦实施新时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我省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到2025年,全省计划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6万公里。加快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全省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00个,建筑面积488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71.4万户、11923栋楼,预计投资额约146亿元。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对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今年我省将继续积极推动全省海绵城市建设,逐步建设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沈阳市、大连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在35%以上;其他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以上。地级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重点围绕居民反映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加快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到今年年底前全省将建设17个完整社区试点。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叫响“文艺辽军”品牌,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预期目标赋能聚力。

  大力培育精品力作,推出3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部舞台艺术剧本、50件优秀主题性美术作品。举办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着力打造新年音乐会、新春民族音乐会、新春戏曲晚会等节日艺术活动品牌,创新开展公益惠民演出活动,每年不少于1000场。推动地方戏曲传承振兴,设立“辽宁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重点扶持辽剧、海城喇叭戏、阜新蒙古剧、铁岭秧歌戏、凌源影调戏以及皮影戏、木偶戏等辽宁地方特色剧种。

  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演出场所达到2000个,努力构建“书香辽宁”新业态、主题功能空间、社区服务场景等城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支持全省各地办好群众歌咏、广场舞、“村晚”等活动,拓展群众文化参与程度。常态化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层活动,培育全省基层文化团队达到1万个。广泛应用“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和服务效能。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推进把更多文化内容、文化符号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倾心打造古韵辽宁、山水辽宁、文脉辽宁、镇山辽宁等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六地”红色旅游新高地,支持发展红色剧本秀场、旅游演艺、文创开发,持续开发红色自驾游、研学游新业态,让红色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