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页面

白露养生指南:防燥避凉,养出秋日好状态

来源: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2025-09-1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当诗经中的经典场景在现实中浮现,我们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作为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关键节点,白露的到来标志着夏秋交替的进程加快:白天阳光依旧能带来暖意,但冷空气已“转守为攻”傍晚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有时可达10℃以上。这种气候的变化,对人体健康提出了特殊要求白露养生的核心,便是牢记“勿贪凉防秋燥”两大原则。

  一、白露气候特点:燥邪主导,温差拉大

  白露时节,“燥”是最显著的气候特点。中医认为“秋燥伤人”,此时空气中湿度降低,人体水分易通过呼吸、皮肤蒸发流失,进而出现“津耗液伤”的症状。不少人会感到口咽干苦,喝再多水也难以缓解;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结、排便费力的情况;还有人会发现皮肤变得干燥紧绷,甚至出现脱屑、瘙痒,这些都是秋燥侵袭的典型表现。

  同时,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也让身体容易因“贪凉”而受邪:白天穿得单薄,傍晚气温下降后未及时添衣,或夜间睡觉时贪吹空调、风扇,都可能导致寒气入侵,引发感冒、腹泻等问题。

  二、饮食调理:汤粥为首选,温润养身心

  针对白露的气候特点,饮食调理是养生的关键,而“汤粥”则是秋季进补的首选。汤粥质地温润,不仅易于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还能通过食材的搭配,起到养阴润燥的作用。

  贝母梨汤:将川贝与雪梨同煮,雪梨的清甜能中和川贝的微苦,既能滋润咽喉,又能缓解肺热引起的干咳。

  冰糖银耳大枣汤:以银耳的黏糯锁住水分,搭配大枣的温补,在润燥的同时补充气血,适合气血不足的人群。

  百合粥:用百合的清润搭配大米的温和,煮好后入口绵密,能宁心安神、缓解秋燥带来的烦躁情绪,尤其适合睡眠质量不佳的人

  三、食材选择:多吃白色食物,滋养肺部

  除了汤粥,白露时节还可多吃“白色食物”。从中医“五色入五脏”的理论来看,白色食物对应肺脏,而秋燥最易伤肺,多吃白色食物能起到滋养肺部、缓解燥邪的作用。

  白萝卜:生吃可清热生津,熟吃能健脾养胃,无论是凉拌还是炖汤都很合适。

  莲藕:新鲜莲藕水分充足、口感脆嫩,既能生吃解渴,也能与排骨同炖,在补充营养的同时润燥。

  梨:作为秋季润燥的“明星食材”,除了煮汤,直接生吃或蒸食,都能有效缓解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的症状。

  四、进阶养生:中药食疗需辨证,专业指导是关键

  对于有更高养生需求的人群,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药食疗。不同药材对应不同体质,需辨证使用:

  西洋参:性凉味甘,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适合气虚且伴有燥热心烦的人。

  沙参:质地温润,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对肺燥干咳、胃阴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百合与杏仁:二者搭配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润肠通便,可改善秋燥导致的便秘。

  川贝:是缓解肺热燥咳的常用药材,与梨同用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食疗需根据个人体质调整,不可盲目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最后,用一句养生口诀总结白露养生要点:“白露切记勿贪凉,收敛宁静精气爽;滋阴益气防燥病,食饮有节甘润养。” 希望大家能顺应节气变化,做好养生调理,在微凉的秋日里,依然保持精力充沛的好状态。

  作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刘欣

  审核: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李思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