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健康辽宁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的通知
辽健推委办发〔2023〕1号
健康辽宁行动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专项行动工作组: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辽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19〕22号)及《健康辽宁行动(2021-2030年)》,进一步推动行动深入实施,健康辽宁行动推进办会同成员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健康辽宁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健康辽宁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4月26日
健康辽宁行动2023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3年健康辽宁行动的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辽宁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健康辽宁行动(2021-2030年)》规划路径,深入推进实施健康辽宁行动,有效开展各专项行动,促进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优化完善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省人民健康,为辽宁全面振兴发展新突破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一)适时召开推进办工作协调调度会议,就跨部门事项进行协调推进。
(二)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及健康辽宁行动2022年度监测评估工作,形成监测评估报告。
(三)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21-2022年考核实施方案》及有关工作要求,完成健康中国行动年度考核。对各市开展健康辽宁行动年度考核评价。
(四)加强对各市指导,督促各地完善健康辽宁行动推进协调机制,推进行动向基层深入开展。
(五)完善省级宣传平台,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开展行动典型案例宣传推广。
(六)积极组织参加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等活动。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作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突出榜样力量,打造行业名片。以推荐宣传“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为抓手,持续发掘一批过得硬、立得住、叫得响的典型。组织开展义诊咨询、带教查房、健康讲座等“走基层志愿服务行”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2.持续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出台辽宁省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传播机制工作方案。对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健康科普资源库进行扩容。开展健康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3.持续推进健康县区建设。年底前通过省级技术评估的县区不少于7个。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级健康县区技术评估。组织开展健康县区建设申报工作。
4.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围绕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国高血压日、世界慢阻肺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卒中日、世界艾滋病日、全民营养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等重要节点做好宣教和健康知识科普,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防护能力和健康素养。
5.落实食品安全最严标准。加强对各地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指导,提升备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质量,组织落实好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组织各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6.大力实施“新时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在全省配建1000套以上城乡室外健身器材,其中建设200套室外智慧健身器材,逐步实现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
7.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会。继续开展辽宁省十大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动,在全省开展2000场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8.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和指导。全省培训2000名以上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指导群众健身。
9.组织开展2023年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和控烟干预工作。巩固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建设成果,倡导无烟家庭建设。开展第3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
10.严厉打击各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动态清理中小学、幼儿园周边涉烟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违法行为,推进电子烟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管。
11.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实现全省60%以上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30%以上居家患者接受服务。推进《辽宁省精神卫生条例》贯彻落实。
12.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实施卫生城镇提质增效行动,深化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出台《辽宁省国家卫生县和国家卫生乡镇省级评审管理实施办法》,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复审省级现场评估。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提升城乡环境卫生常态长效管理质量。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行空气质量及地表水质量监测。继续开展生活饮用水末梢水质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末梢水水质安全状况信息。
13.创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健康城市健康细胞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健康城市评价,持续加大健康细胞示范活动力度,稳步推进健康影响评估试点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培育先锋团队,助推全社会广泛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14.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组织实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特色专科建设项目,组织31个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完成40个特色专科建设。推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优质资源扩容建设项目、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妇产保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启动建设。
15.继续实施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加强筛查、诊断和治疗全链条服务和管理。
16.深化“健康中国 母亲行动”,实施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项目。完成妇女“两癌”免费筛查29万人,开展“两癌”筛查指导和质控。
17.开展健康学校建设,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健康促进能力,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18.加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19.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力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比上年提高。
20.举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交流。持续部署推进各地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工作。
21.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强化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提升服务台专业化水平。统筹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持续关爱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
22.开展2023年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深入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普及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持续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和“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
23.拓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国家及国际卫生健康主题日等活动,引导老年人树立自我健康理念,促进老年人及其家庭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24.开展老年心理关爱服务,组织实施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
25.推进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积极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毗邻建设、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26.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各地在街道层面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提高街道层面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鼓励养老机构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三)防控重大疾病。
27.完善省市两级慢性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各市肿瘤防办、心脑防办、口腔防办建设。持续做好重点慢性病防控工作,年底前,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9市,以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为主的早期筛查与干预项目完成率达到100%。
28.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强化重点疾病综合防控。
29.推进建立全省心脑血管疾病大数据平台。持续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报告系统,加强死因监测工作并逐步提高全省死因登记报告数据质量。
30.加快省科技重大专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策略优化及新技术应用研究”和省“揭榜挂帅”重大攻关项目“脑重大疾病神经功能研究与人工智能应用”“ 代谢性疾病精准防诊治技术”的组织实施和成果推广应用。
31.持续推进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推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级紧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强院前院内精准衔接,推动各级急救中心(站)和医疗机构急诊科规范建设。15分钟急救圈基本建成。
32.科学、精准、高效做好新冠“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加强监测预警,推进疫苗接种,深化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等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33.持续强化传染病防控。加强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平台,强化疾控人才队伍和设施设备建设。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维持高水平儿童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四)优化健康服务。
34.加强区域医学中心和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其它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35.有序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023年底前新建不少于100个重点专科。
36.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
37.建设心脑血管、肾病科等9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提高中医专科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3个示范中医康复科,规范引领中医医院中医康复科建设发展。
38.开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振兴行动。建设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养老服务基地,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发展。制定出台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养老服务基地建设标准,建设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养老服务基地各3-5个,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养老服务提质升级。
39.深入贯彻“数字辽宁”发展战略,推动数字健康和智慧医疗建设,提升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和应用管理水平。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启动医疗机构互通共享三年行动,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工程建设,完成系统国产化升级替代和电子政务网络迁移。
40.打造智慧医院,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提升医联体内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覆盖诊治全过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全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