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卫建〔2018〕8号
智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浅谈缓解“看病难”服务设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为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特是大力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在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效。
一、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方便
(一)构建省级区域信息平台,夯实破解医改难题的信息化基础。卫生信息平台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为核心的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经建成,成为全省业务应用、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目前,省级平台已经实现了与14个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100余家省内医院的互联互通,并实现了与国家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妇幼保健、慢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电子病历、计划生育服务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立了省卫生计生统一预约诊疗和在线支付平台、辽宁省数字证书管理平台、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夯实了为群众提供智慧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基础。
(二)重点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增强基层群众医改获得感。在全省实施了统一开发的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综合管理五位一体覆盖到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基础设施,规范了专网建设,安装了全省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农合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解决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短板问题。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在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方面的作用,实现了我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等数据对接互通,加快了乡村卫生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乡村卫生人员、药物、服务、管理四统一和医改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医保报销政策在村卫生室的有效落地,农民医改获得感明显增强。
(三)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取得成效。我省大力发展以城市大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疗服务,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使患者在基层就享有了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省内800多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心电监测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享有了城市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远程医疗联盟已跨出辽宁,覆盖到10省117家医院。沈阳市和平区以区中心医院、盘锦市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形成了以区域远程影像中心、远程检验中心,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市中心医院/区中心医院集中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远程医疗模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沈阳市大东区医院及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数据信息进行对接,实现了社区急危重症患者直接上转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将恢复期患者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新模式,打破了分级诊疗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困局。
(四)实施居民健康卡信息惠民工程,改善群众 看病“三长一短”问题的就医感受。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排队时间长、交费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是患者看病难的主要内容。辽宁省强力推进的居民健康卡,打造自助医疗便民服务新模式,促进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模式的流程再造,实现了患者凭居民健康卡在医院自助机上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查阅检查结果、自助查询费用清单、自助打印发票5项自助服务,将患者非诊疗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有效解决了患者“三长一短”看病难的问题。目前,辽宁省已发放居民健康卡1800万张,接近全省人口的40%,位居全国第一。居民健康卡发卡覆盖到全省所有三甲医院和所有县(市),持卡应用覆盖到所有二级医院及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农村居民持卡量达参合人群的75%以上。
(五)提供预约挂号与移动支付智慧医疗服务,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卫生计生统一预约挂号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全省三甲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和移动支付功能,居民登录该平台或用手机关注“辽宁卫生计生12320”微信服务号,即可选择省内各大医院专家就诊,实现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候诊排队、检查报告查询、电子病历等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同时与中国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医疗卫生统一线上支付通道,在群众线上支付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支付业务提供了安全保障。目前,平台已接入大型医院50余家,注册用户已超过20万人次,通过平台预约挂号成功总数达到10万余个。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利用该平台积极开展微信、云服务、向患者推送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排队时间,优化了患者智慧医疗服务的就医体验。
(六)启动健康辽宁影像云项目建设,促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启动了“健康辽宁影像云”远程医疗服务新模式,建立全省统一的影像云平台,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医院资源优势,打造基层检查、市县级诊断、省级会诊新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居民在乡镇、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影像、心电等检查,检查结果通过平台上传至上级诊断中心,由通过平台认证的上级医生给予明确诊断,将诊断结果通过平台实时传回基层医疗机构,居民不用再到大医院区进行重复检查而多跑路、多花钱,让居民在基层就享有大医院的优质服务。
二、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医选择
您建议“建立区域性医疗服务自选自助平台”非常好,是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宁波和乌镇等地建立的“云医院”有类似之处。由于我省各地政府对信息化投入不足,县(区)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省卫生计生委在省健康云平台上为各县区虚拟建设了云平台,各县(区)可依托此云平台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以下简称《文件》)文件的出台,我省正在起草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和支持体系,更加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可以让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健康红利,在看病就医时更省心、省时、省力、省钱。
(一)智慧化解看病难问题。《文件》在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将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在实体医院的基础上,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以东软熙康为代表的社会企业已在沈阳、辽阳等市建立了多家云医院,社会资本投建的第三方影像中心、检验中心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步,我省将按照《文件》精神,依据国家下一步要出台的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管理办法,依托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在基层建立区域性互联网信息平台,不断拓展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为群众提供智慧医疗服务更多选择。同时,进一步完善“辽宁省12320预约挂号平台”服务功能,联通更多的省内医院,挖掘医院内部资源,提供的专家号源,让群众通过互联网、手机都可以在线完成挂号、缴费、报告查询等多个环节,不用多跑路,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针对老百姓实际需求,提供在线常见病、慢性病处方,逐步实现患者在家复诊,使居民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在家复诊,提升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我省正在推进医联体建设,省、市、县、乡四级医疗机构已经完成对接远程医疗服务,同时也制定印发了医师多点执业相关文件,为医师开展多点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医疗资源和医生智力资源配置到一些匮乏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加快推进辽宁影像云项目建设,把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专科医院连接起来,帮助老百姓在家门口及时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针对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询、互认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三)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目前,我省居民通过手机APP在“12320健康服务通”中可以实现健康档案的查询。我省正在完善平台信息推送功能,逐步打通居民诊疗、体检信息与健康档案信息的联通屏障,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实时更新,让居民随时可了解自己健康信息。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力度,提高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签约覆盖率,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平台,依托网站、手机客户端等载体,家庭医生可随时与签约患者进行交流了,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等服务,指导居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真正发挥家庭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
2018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