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推进我省建议医疗机构的建议(第1357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05-24

         

编辑:卫生计生管理员

        

来源:

扈利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建立医疗集团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们认真研究了您建议的内容,您提出的政策建议对于我省做好分级诊疗、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省围绕以上内容也提出并落实了很多政策举措。

  目前,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正在开展以医联体建设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稳步实施。与您建议的建立医疗集团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称谓不同。国家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抓手。我省历来高度重视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于 2015年就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14个市均纳入分级诊疗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多部门联合制定《辽宁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辽宁省医疗联合体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等政策性文件。以政府为主导,以强基层为首要任务,全面推开医联体建设。

  我省分级制度建设工作历经近3年的摸索与实践,以提升基层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以三医联动为契机,以强基层为目标,坚持政策咬合发力,抓好典型示范样板,逐渐摸索出“3+3+3+1”(即三提升、三推进、三通畅、一导向)的改革之路,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群众健康服务模式优化转变的“辽宁特色”。据统计,全省14个市医联体内上、下转诊患者比上年同期均有显著增长,并且下转患者增幅明显高于上转患者增幅,特别是省级医院诊疗人次增幅已呈现放缓或下降趋势,群众“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理念正逐步形成。

  一、打造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提升”,让患者“愿意去”

  (一)筑网底,提升基层软硬件设施条件。一是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省财政设立以奖代补资金4.78亿元,启动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三年滚动计划。2018年,省财政已投入9928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完成173所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标准化建设。为15个重点贫困县的10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价值8000万元的检验、影像等必要设备,改善基层硬件条件。截至9月底,全省近70%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建设标准,9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实施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全省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8%的乡镇卫生院、6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018年218个中医馆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合格率达到93.2%。二是促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全省每万人口注册全科医生数达到2.1名。连续三年公开招聘特岗全科医生派至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工作。启动“按需培养、政府买单”形式的农村生源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已招生170人。三是继续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开展医疗对口支援工作,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主线,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4万余人,开展新项目适宜技术208项。诊疗患者5万余人次,开展手术3053台次,诊疗人数和手术例数年均增加3倍以上。四是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全省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涵盖540个乡镇卫生院、3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72个村卫生室、69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录入电子健康档案2440万份,门诊3634万人次。

  (二)明定位,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科学编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根据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各级医疗机构数量、布局、功能和标准,严格控制大型公立医院规模,省级医院带头逐步将床位数缩减至规划标准以内。二是沈阳、大连、锦州三市省级医院积极发挥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作用,重点开展全省疑难重症诊治及创新协同研究。市属三级医院加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发挥危急重症诊治主力军作用。县医院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危急重症在县域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全省已逐步建立起“急慢分治、分工协作”机制。三是省级下发慢阻肺等8个病种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各地、各医联体结合实际,在医联体内部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诊治病种目录,加强预防-治疗-康复全程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引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更富效率。2017年,全省农村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3.2%,城市三级医院诊疗人次增幅明显放缓,急慢分治、分工协作效果初显。

  (三)优服务,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一是群众就医更加便捷。目前,全省124家三级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265家医院开展网络、电话、微信等多途径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193家医院开通移动支付缴费服务,门诊互联网结算金额占总金额的18%。二是医疗效率迅速提高。三级医院推行日间手术,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手术时间。近三年,全省开展日间手术5.3万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5家医院获批国家级日间手术试点。目前,全省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近15%,床单元使用效率普遍提高,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全省77家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积极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组建高水平专科医联体,提高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危急重症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水平。2017年,我省群众就医满意度达到93%。在全国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中,我省门诊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住院患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

  二、实现卫生健康领域制度创新“三推进”,让基层“接得住”

  (一)重整合,推进有成效医联体建设。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联体建设总体目标和要求,着力强化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和共享。截至2018年底,全省124家三级医院全部牵头参与医联体建设,医联体总数达到285个,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670家。在2017年“全省297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参与医联体”的基础上,2018年“我省已实现医联体城乡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工作中,大胆尝试破除机制障碍,积极构建“院府合作”方式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大力推行县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方式的县域医共体,打造省、市级医院以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为依托的专科医联体,通过省级“健康云”平台推动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最远辐射至对口支援的新疆塔城地区。

  (二)建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省积极组建以基层医院全科医生为核心、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参与的签约服务团队,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重数量”向“抓质量”发展。制定出台和推动落实《辽宁省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实施意见》,科学设计服务包、以老年人、慢性病等为重点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内涵。全省建立12531个“专科+全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58%。上级医院医生全程参与签约居民健康管理,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实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

  (三)促共享,推进医疗资源协调发展。在医疗资源方面,整合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开放。加快第三方区域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机构审批,现有机构总数已达到40家,较2017年翻了4倍,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成为基层短板的有益补充。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医联体内不同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现全省已达到320家。在信息共享方面,持续加强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大力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免除重复问诊、避免重复检查,提高百姓就医效率,为实现分级诊疗提供信息化支撑。

  三、实现体制机制改革“三通畅”,让医院“舍得放”

  (一)抓布局,畅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道。我省相继成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6个省级会诊中心,覆盖全省44所县医院,实现省级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基层的下沉。医联体牵头医院开放检验、影像一体化服务,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预约大医院检查检验,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在农村,积极利用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会诊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能力,41个县(市、区)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显著提高,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难题。2017年,我省开展远程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达到171家,开展远程医疗服务5.64万例次。三是鼓励医生流动执业,发挥资源下沉机制。出台“医师在医联体内多机构执业无需备案”政策,全省在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医师已超过1万人。鼓励上级医院医师到医联体内基层医院执业,执业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医联体内普遍建立专家定期到基层出诊长效机制并按职称给予每天180元-300元补助,试点市将下沉专家补助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调医保,畅通患者急慢分治就医通道。积极推进医保改革试点,营口市作为我省纵向合作医联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市,选取1个城市医联体试行按病种医保打包付费制度。部分市城镇职工医保在不同级别医院间报销比例拉开10%差距,引导患者向基层流动;对双向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医保门诊统筹,引导居民在基层就诊。全省范围内,新农合在县级医院全部实现按疾病分组付费,推动医院主动控费和下转病人。同时,新农合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报销比例差别较大,经济杠杆作用明显,对患者根据病情合理就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2018年7月,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医联体试点地区建立新农合总额管理制度的通知》,目前已完成每个市至少1个医共体试点实施新农合总额支付方式改革的任务目标。

  (三)保衔接,畅通患者连续治疗用药通道。2017年8月26日,全省14个市357家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药占比从40%下降到32%。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为重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根据医院等级、手术难度等因素实行分级定价,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建立合理医疗秩序,促进分级诊疗。同时,全省统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含纳入基本药物制度管理的村卫生室)药品采购平台和目录,基本药物纳入医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门诊统筹范围,基层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放宽到40%,实施慢性病2个月长处方,保证患者用药连续性。

  四、注重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

  我省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多部门联合制定《辽宁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辽宁省医疗联合体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版)》等文件,围绕政策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明确考核指标和核查材料。2017年底,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完成对全省28个医联体64家医疗机构的现场督导,引导和推动富有成效医联体建设。2018年7月,正式委托第三方启动年度分级诊疗考核评价工作,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通报和应用。目前,考核评价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制定印发了《全省分级诊疗与医联体运行情况分级评价报告》。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行政部门总体规划和调控作用,发挥行政推动力,促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良性发展;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推动三医联动;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与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分配机制;加快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建设。助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确保下转患者用药连续性;加强宣传,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新秩序。提高居民政策知晓度和信任度,引导患者基层首诊。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做好分级诊疗、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认真吸纳建议、改进措施,加快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工作建设。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给予我们工作上的帮助和支持。

  联系人: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 曹燚鑫

  传真024-23391902。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2019年5月23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