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关于推进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试点工作加快健康辽宁建设的建议(第0313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05-24

         

编辑:卫生计生管理员

        

来源:

王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试点工作,加快健康辽宁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省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特别是大力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提升上取得了重要成效。2018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辽宁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以前,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的15项主要任务。结合《实施方案》,2019年3月省卫生健康委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的通知》,提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的十项行动31条具体举措。

  一、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一)构建省级区域信息平台,夯实破解医改难题的信息化基础。卫生信息平台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为核心的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经建成,成为全省业务应用、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目前,省级平台已经实现了与14个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100余家省内医院的互联互通,并实现了与国家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妇幼保健、慢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电子病历、计划生育服务等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立了全省统一预约诊疗和在线支付平台、辽宁省数字证书管理平台、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夯实了为群众提供智慧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基础。

  (二)重点推进基层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层群众医改获得感。在全省实施了统一开发的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综合管理五位一体,覆盖到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基础设施,规范了专网建设,安装了全省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农合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解决了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短板问题。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在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方面的作用,实现了我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等数据对接互通,加快了乡村卫生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乡村卫生人员、药物、服务、管理四统一和医改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医保报销政策在村卫生室的有效落地,农民医改获得感明显增强。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有效推进《辽宁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以奖代补方案》实施,2018年共下达省级补助资金9928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了基层医疗设备短缺问题。2019年,还将进一步加大省级补助力度,计划下拨省补资金1.56亿元用于全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三)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取得成效。我省大力发展以城市大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疗服务,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使患者在基层就享有了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省内8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心电监测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享有了城市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远程医疗联盟已跨出辽宁,覆盖到10省117家医院。沈阳市和平区以区中心医院、盘锦市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形成了以区域远程影像中心、远程检验中心,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市中心医院/区中心医院集中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远程医疗模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沈阳市大东区医院及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数据信息进行对接,实现了社区急危重症患者直接上转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将恢复期患者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新模式,打破了分级诊疗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困局。

  (四)提供预约挂号与移动支付智慧医疗服务,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卫生统一预约挂号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全省三甲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和移动支付功能,居民登录该平台或用手机关注“辽宁省12320健康通”微信服务号,即可选择省内各大医院专家就诊,实现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候诊排队、检查报告查询、电子病历等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同时与中国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医疗卫生统一线上支付通道,在群众线上支付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支付业务提供了安全保障。目前,平台已接入大型医院57家,注册用户已超过35万人次,通过平台预约挂号成功总数达到57万余个。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利用该平台积极开展微信、云服务、向患者推送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排队时间,优化了患者智慧医疗服务的就医体验。

  二、关于鼓励先行先试

  根据国家要求,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基础平台和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六大基础业务应用83项功能建设。同时,鼓励各市可以先行先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推进本地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沈阳市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总投资1.3亿元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已建成数据中心平台、三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44个软件子系统以及43条医疗卫生机构及各区(县、市)的网络专线和云数据中心,沈阳市属19家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实现了诊疗数据上传,居民健康档案建档106万人,13家市属医院实现了医院间影像和个人诊疗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

  辽阳市通过互联网构建云平台建立线上虚拟医院,通过线上线下医院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无线传输设备和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等完善辖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教育、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慢病随访、移动健康体检等内容,同时借助云平台开展远程会诊、门诊协同、家庭医生、远程心电、第三方医学诊断、康复随诊、双向转诊、云药房、远程医学教育等医疗服务,有力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

  三、关于支持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

  为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支撑作用,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模式,促进现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满足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省工信委联合省民政厅、卫生健康委,在全省范围内组织项目申报及评审工作,向国家推荐了一批智慧健康养老项目,其中沈阳东软熙康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大连长者小镇养老发展有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有效推动我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四、关于加强人才培养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护人员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全科医生培训内容,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突出基层全科医师慢病、康复、老年病规范化治疗培训内容,提高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康复专业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自2018年,启动实施康复专业人才培训项目,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人才队伍服务水平,强化培养基层护理人员,将老年病学、康复医学相关知识纳入培训方案,加强医教协同,会同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学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养老护理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将部分生活照料服务人员、保健服务人员等职种纳入政府补贴目录,并积极引导、支持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承担养老护理人员技能培训。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动社会各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围绕服务“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对辽西北地区重点支持,在全省重点建设20个左右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创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实训基地运营模式。

  (四)打造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养老服务+医疗资源,重点支持对失能、半失能提供养护服务的养老机构建设。围绕居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线上需求和线下服务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为核心的多样化精准服务。截至2018年底,全省各地共搭建起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49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感谢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2019年5月23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