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卫提〔2021〕57号
致公党省委:
您提出的关于采取措施加快我省互联网+智慧医疗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致公党省委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是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既是技术手段,也是思维方式。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改造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医疗卫生服务,是卫生健康部门的职责任务。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积极贯彻落实《辽宁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辽政办发〔2018〕50号)文件要求,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纳入《数字辽宁发展规划(1.0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的通知》(辽卫办发〔2019〕77号),提出32条互联网+信息便民惠民措施,在全省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全省各地、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服务高效、智能、便捷、安全等优势,在创新服务模式、避免交叉感染、促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互联网+省级平台,促进人口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卫生信息平台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为核心的省级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建成,联通了9个市级区域信息平台和180余家医疗机构,汇聚了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妇幼健康、慢病管理、重症精神病、计划生育、计划免疫与疫苗溯源、卫生资源等各类信息,成为全省业务应用、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促进了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服务。目前,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经实现与国家平台、省政务一体化信息平台互联共享。
二、互联网+基层卫生,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是落实以基层为重点新时期卫生方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基层卫生健康守门人的有效办法。省卫生健康委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统一开发了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综合管理五位一体的辽宁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基础设施,规范专网建设,推进了卫生健康生行政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短板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75个乡镇卫生院、4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274个村卫生室实现在线应用五位一体的基层管理信息系统,上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2838万份,上线门诊达4500万人次、住院31.8万人次。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在强基层、建机制、保基本方面的作用,实现了我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等数据对接互通,加快了乡村卫生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乡村卫生人员、药物、服务、管理四统一和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在村卫生室的有效落地。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编订了《辽宁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操作手册》,规范基层机构关于信息录入的标准化操作,保证基本卫生卫生服务信息的规范性以及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互联网+预约挂号,推进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我委积极打造12320健康通服务平台,通过12320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银联云闪付等服务渠道,即可选择三甲医院专家就诊,实现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候诊排队、检查报告查询、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等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有效解决“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目前已有6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功接入该平台,平台用户数达52万,已提供87万余次预约挂号服务,诊间缴费次数近10万余次,提供检验结果推送服务5万余次。2020年全年服务量近20万人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利用该平台积极开展微信、云服务、向患者推送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排队时间,优化了患者智慧医疗服务的就医体验。此外,作为目前全国唯一具备商业保险在线理赔的省级政府服务平台,极大提升理赔效率,患者最快第二天就可收到商保理赔款。目前已有48家医院完成与平安医疗、泰康人寿、众安在线、阳光人寿、太平洋人寿商保公司的对接。在快速理赔的基础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正在开发调试直赔业务。
四、互联网+远程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省大力发展以城市大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教学,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使患者在基层就享有了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与省内800多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心电监测中心,患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专家时时在线予以诊断监测,让居民在家门口享有了城市大医院的优质服务。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远程医疗联盟已跨出辽宁,覆盖到10省117家医院。沈阳市和平区以区中心医院、盘锦市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形成了以区域远程影像中心、远程检验中心,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市中心医院、区中心医院集中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远程医疗模式。目前,所有县级医院均实现与三甲医院的远程协作,并逐步覆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单位。
五、互联网+行业监管,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2019年,依据国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管理服务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成功搭建辽宁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通过监管接入、监管服务、监管分析、安全质控与管理支撑5大功能,保障我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促进全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同时,将互联网医院审批权限下放到市级,鼓励推动各大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复,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复诊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审批互联网医院已达27家。
六、互联网+人工智能,推进智慧医疗服务。省卫生健康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及配套设施建设,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数字病例辅助、临床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生产、推广、使用医疗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医疗设备,推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部分医疗机构购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在门诊大厅实现与患者当面交互,提供智能导诊服务;省人民医院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在医联体内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诊疗服务;省肿瘤医院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赋能超声检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通过智慧物联深化数字化医院管理,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强化电子病历内涵质控;中国医科大学四院通过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对人员进行动态管理、精准防控,全面提升感控安全防范能力。
七、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卫生健康委加快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政务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加强卫生健康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要求,将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信息、全员人口统筹信息等系统通过政务信息共享网站统一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全面推行生育服务网上登记以及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审批等“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快捷办证、查询信息、了解政策。目前,卫生健康政务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实现卫生健康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同时,实现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与辽事通对接融合,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诊间支付等服务,不断拓展信息便民服务功能。
八、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助力疫情防控。成功搭建辽宁省联防联控信息平台,开发统一的平台接口,并为公安、交通、通信、机场、铁路等部门配备提供VPN通道,为重大疫情防控提供数据互联互通、辅助决策等信息化支持,在利用大数据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结合“十混一采样检测”建立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在大连、沈阳疫情处置中成功通过实战现场检验,在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辅助指挥决策等方面效果显著,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辽宁指导组的充分肯定,并在河北、黑龙江等地全员核酸检测中推广应用。加强健康码管理,在保障居民健康通行的基础上,增加“绿色”、“黄色”、“红色”文字标识,方便色盲或色弱人员识别健康码;与相关平台对接,健康码页面实现了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核酸检测结果查询、核酸检测预约与结果查询、疫苗接种预约与结果查询等便民功能,同时利用通信大数据,将居民出行数据与辽事通码相结合,直接查看居民14天内是否有高中风险地区,方便群众“一码通行”。在全省推广应用“营口医程通”疫情防控微信小程序,实现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患者身份信息、流调信息以及发热状态等进行实时登记,同时对接120及发热门诊,实现发热患者诊疗、转运、隔离、管控的全链条联防联控,为快速收集、核查、研判疫情提供科学、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撑。目前正在开发建设辽宁省数字化流行病学分析平台建设项目,提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录入,现场流调、密接追踪、采样登记等多方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多点位同时响应、多部门联动协调工作,增强传染病现场调查和疫情应急处置的效率。
九、下一步工作打算。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由于建设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在市县级区域信息平台、业务信息系统共享协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质量等方面亟待加强。下一步,我委将深入贯彻“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深入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向高质量发展赋能,依靠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制定《辽宁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关于印发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健全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中医馆健康信息规范接入省平台,打通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提高数据同质性和准确性,夯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基础,推进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完善智慧化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以传染病为重点,建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机场码头、车站、学校、托幼机构、药店等重点场所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织密疫情监测网络,强化医防信息协同,进行智能分析研判和及时预警,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为重大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撑。
(三)升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妇幼健康信息系统,整合各类卫生健康资源,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精准对接和联动,加快行业内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建设,实现医生工作站可调阅患者诊疗信息和电子健康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
(四)加快建设县域医共体,促进基层医防融合,出台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县区开展县域医共体模式下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和质量,建立专业化、集约式、智慧化的数字医共体,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短板问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力支撑县域医共体的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和连续式服务,为县域医共体实现“六统一”提供技术支撑。
(五)深化互联网+智慧医疗便民惠民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加快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开展智能预约挂号、导医分诊、预约检查、取药配送、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服务,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建设电子处方扭转平台,强化处方审核,充分利用物联网,推进常见病、慢性病送药上门服务,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与人口老龄化需要。依托“12320健康服务通”(辽健康/辽医疗)统一门户、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为居民提供互联网便民集成服务,实现网上预约诊疗、检查结果查询、疫苗接种预约、药品配送、智能监护、健康科普、中医保健、职业健康、献血服务等功能,做到“下载一次,服务全包”的一站式健康服务。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通过电子终端随时调用个人健康档案、诊疗信息,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
(六)加快推进“健康辽宁影像云”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影像资料数字化存储与传输,促进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健康辽宁影像云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辽卫办发[2021]41号),将其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和推进健康辽宁建设、深化医改、落实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将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综合数字影像服务,包括将患者全序列原始影像数据上传至“健康辽宁影像云”平台,由平台提供15年免费存储、连续动态查阅的电子影像资料,并提供完善、便捷、网络化的医疗影像远程诊断、会诊服务,为开展科研、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医学影像资料及大数据分析等,以实现我省医疗影像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互认,创建无胶片化影像诊断新模式,真正做到信息惠民,方便群众就医。
(七)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支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以“数字卫生、智慧医疗”为中心,加快医疗产业园的开发和建设,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在惠民应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进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部署,促进“健康辽宁建设”。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