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强我省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12040446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0-11

         

编辑:卫生计生管理员

        

来源: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辽卫提〔2021〕88号

  牛雪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公共卫生信息化是数字健康智慧医疗的重要基础,是强化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的信息联动的迫切需要,是卫生健康管理与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您的建议非常具有针对性,我省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目前,我省正在加紧统筹谋划,积极筹措建设经费,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利用“十四五”契机,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一方面满足“平时”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满足“战时”对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的有效支撑,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化“平战结合”能力。

  一、统筹推动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在内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一体式发展

  实施“五个一工程”推进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应用、统一接口、统一标准、统一目标的“五统一”原则,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省市县卫生健康系统主要领导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规范,奠定融合发展基础,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我省出台了3类146项省级标准,为信息互联互通工作奠定了基础。落实一套安全保障措施,强化信息安全,开展等级保护建设工作,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一次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护网行动攻防演练,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整改,确保卫生健康系统网络信息安全。

  二、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一是抓应用创新,推动医疗卫生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和资源下行。建设辽宁12320健康服务平台(辽健康辽医疗),居民只需使用手机便可实现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在线候诊排队、检查报告查询、健康知识普及等移动医疗服务,就诊时间明显缩短,真正做到便捷就医。省级三甲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100家县区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在医联体内逐步开展电子病历共享,急重症上转、恢复期患者下转的双向转诊模式。

  二是抓基础,强平台,推进基层信息化服务能力提升。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辽宁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全省统一开发了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基本药物、综合管理五位一体的应用软件,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基础设施,规范专网建设,推进了卫生健康生行政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短板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75个乡镇卫生院、4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274个村卫生室实现在线应用五位一体的基层管理信息系统,上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超过2838万份,上线门诊达4500万人次、住院31.8万人次。建成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为核心的省级平台,联通180余家医疗机构,汇聚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健康、计划生育、卫生资源等各类信息,初步形成覆盖全省的人口健康信息专网,并实现与国家信息平台、省政务一体化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

  三是抓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建成了全员人口信息、基层卫生管理信息、妇幼健康信息管理、慢病信息管理、计划免疫、疫苗追溯、重症精神病、计划生育服务、卫生计生监督管理、卫生综合管理等30余个应用系统,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加强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数据报告工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开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撑。目前,所有信息系统正在与省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对接,将实现医疗卫生政务信息协同共享。

  四是抓惠民,强载体,打造居民电子健康卡信息惠民工程。成功搭建居民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将电子健康卡和健康通行码融合为“辽事通码”,作为全省统一的健康通行码,同时也将作为卫生健康服务流程中统一身份识别码,并且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数据实现了互享互认。印发《关于在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推广普及居民电子健康卡(辽事通码)的通知》,以普及应用辽事通码为抓手,推进实名就医,加强居民卫生健康,推动辽事通码替代医疗机构就诊卡,拓展在诊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在线信息查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领域的身份标识与管理使用,逐步实现卫生健康行业内“一码通用”,有效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明确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发[2020]21号),明确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等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覆盖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主要业务服务和管理要求,其中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125项、三级指标421项,全面规范了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我委及时将文件转发至全省各地各单位,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十四五”规划内容,明确职责任务,针对当前公共卫生信息化的短板和不足,开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本单位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化、智慧化、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

  四、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2019年,依据国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管理服务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成功搭建辽宁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通过监管接入、监管服务、监管分析、安全质控与管理支撑5大功能,保障我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促进全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同时,将互联网医院审批权限下放到市级,鼓励推动各大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复,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复诊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审批互联网医院已达27家。

  五、利用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成功搭建辽宁省联防联控信息平台,开发统一的平台接口,并为公安、交通、通信、机场、铁路等部门配备提供VPN通道,为重大疫情防控提供数据互联互通、辅助决策等信息化支持,在利用大数据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结合“十混一采样检测”建立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在大连、沈阳疫情处置中成功通过实战现场检验,在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辅助指挥决策等方面效果显著,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辽宁指导组的充分肯定,并在河北、黑龙江等地全员核酸检测中推广应用。加强健康码管理,在保障居民健康通行的基础上,增加“绿色”、“黄色”、“红色”文字标识,方便色盲或色弱人员识别健康码;与相关平台对接,健康码页面实现了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核酸检测结果查询、核酸检测预约与结果查询、疫苗接种预约与结果查询等便民功能,同时利用通信大数据,将居民出行数据与辽事通码相结合,直接查看居民14天内是否有高中风险地区,方便群众“一码通行”。在全省推广应用“营口医程通”疫情防控微信小程序,实现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患者身份信息、流调信息以及发热状态等进行实时登记,同时对接120及发热门诊,实现发热患者诊疗、转运、隔离、管控的全链条联防联控,为快速收集、核查、研判疫情提供科学、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撑。目前正在开发建设辽宁省数字化流行病学分析平台建设项目,提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录入,现场流调、密接追踪、采样登记等多方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多点位同时响应、多部门联动协调工作,增强传染病现场调查和疫情应急处置的效率。

  通过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一是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速升级。随着居民电子健康卡的普及以及医院综合管理、妇幼保健、慢病管理等子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行政管理手段,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效能,成为推动医改政策有效落实、落地的重要抓手。二是切实增强广大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预约挂号、在线支付、远程会诊、自助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借助信息化手段得到长足发展,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三是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全省各地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服务高效、智能、便捷、安全等优势,在创新服务模式、避免交叉感染、促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下一工作打算

  我省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由于建设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在市县级区域信息平台、业务信息系统共享协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质量等方面亟待加强。下一步,我委将深入贯彻“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积极推动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向高质量发展赋能,依靠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可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制定《辽宁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关于印发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健全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中医馆健康信息规范接入省平台,打通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提高数据同质性和准确性,支撑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建立完善智慧化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以传染病为重点,建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机场码头、车站、学校、托幼机构、药店等重点场所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织密疫情监测网络,强化医防信息协同,进行智能分析研判和及时预警,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为重大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撑。

  (三)升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妇幼健康信息系统,整合各类卫生健康资源,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精准对接和联动,加快行业内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建设,实现医生工作站可调阅患者诊疗信息和电子健康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

  (四)加快建设县域医共体,促进基层医防融合,出台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县区开展县域医共体模式下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和质量,建立专业化、集约式、智慧化的数字医共体,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短板问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力支撑县域医共体的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营和连续式服务,为县域医共体实现“六统一”提供技术支撑。

  (五)深化互联网+智慧医疗便民惠民服务,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加快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和业务协同,开展智能预约挂号、导医分诊、预约检查、取药配送、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服务,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建设电子处方扭转平台,强化处方审核,充分利用物联网,推进常见病、慢性病送药上门服务,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与人口老龄化需要。依托“12320健康服务通”(辽健康/辽医疗)统一门户、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为居民提供互联网便民集成服务,实现网上预约诊疗、检查结果查询、疫苗接种预约、药品配送、智能监护、健康科普、中医保健、职业健康、献血服务等功能,做到“下载一次,服务全包”的一站式健康服务。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通过电子终端随时调用个人健康档案、诊疗信息,更好地记录和管理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

  (六)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5月8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