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建立县域医共体运行新机制的建议(第130104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22

         

编辑: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管理员

        

来源:

辽卫提〔2023〕71

侯平等14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县域医共体运行新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针对县域内医疗资源分散,尤其是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薄弱的问题,2019起,我省全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所有县(市),共组建50个医共体。2022年,我委将此项工作纳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进行落实,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提炼总结医共体建设典型经验,引导县域医共体向纵深发展。2022年,全省80%的县已实行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或者已实行乡级检查、县级诊断。

        一、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政府主导”

  构建县域医疗卫生管理新体制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管理委员会,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如制订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统筹使用资产的核算、调配、使用规则等。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权责清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医共体领导班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筹措资金,2022,省级财政筹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县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资金34亿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2025年底,各(市、涉农区)建立健全目标明确、权责明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运行的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

        (二)关于“体系构建”

  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整合型服务新体系根据行政区划、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全省规划46 个县(市、区)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包括40个县(包括县级市15个,县25个,不含调兵山市),6个医疗管理参照县域管理的区(沈北新区、辽中区、旅顺口区、普兰店区、大洼区、太和区),总服务人口2344万人,统一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期限为2023年至2025年。每个医共体由一家县级医疗机构牵头,县级其他医疗机构,以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组成同时,鼓励支持县域内社会办医疗机构社会办诊所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县域医共体。由牵头县级医院负总责,统筹医共体内资源,落实医防融合相关要求,为县域内群众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养生等连续型健康服务。

        (三)关于“三医联动”

  构建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加强三医联动,对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在沈阳市康平县探索开展医共体医保待遇调整和医保总额付费相结合的医保管理措施,协同促进医共体建设。一方面,优化医共体医保待遇政策,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吸引力。实施医共体、门诊统筹医保定点和家庭医生一次签约、同时生效,签约医共体的参保患者在医共体内双向转诊、一次诊疗累计结算起付标准,提高医共体内住院报销比例,选定 10个门诊治疗病种在基层医疗机构按住院标准享受医保待遇。另一方面,构建医共体内以价值为核心的总额医保支付方式,精准合理地确定门诊及住院预算总量,将门诊总量按门诊统筹、家庭医生签约的人数和人头付费标准打包支付医共体,住院总量按疾病诊断分组和床日标准结合方式分别确定并支付。

  尽管在沈阳市康平县实施了积极有力的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政策,但从实施情况看,医共体建设还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群众认可度不高。康平县自2021年初实施医共体建设改革以来,医共体签约仅为2.4万人,门诊统筹基层机构签约5.1万人。分别仅占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11%和24%左右。二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很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医疗服务能力欠缺,即便实施了有力的差异性医保政策,但也无法吸引参保群众基层就医。三是医疗机构管理权分设,无法真正实现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医保结算、考核监管的统一,制约了医共体牵头医院的调度管理职能。

        (四)关于“科技助力”

  构建县域医共体有效运行新机制。将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制度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县域医共体的实际需求,选择建设部署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升级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不同方式,推进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融合,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的技术支撑。医联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提高医学科研技术水平。牵头医院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广电子病历在县域尤其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普及应用。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纽带,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积极打造“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诊疗模式,以数字化手段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和人力资源高效利用,让县域内居民就近享受二级以上医院诊疗服务。

  (五)关于“社会赋能”

  目前,全省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所有县(市),全省共组建50个紧密型整合型县域医共体,涵盖85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80所民营医疗机构、697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办医疗机构可参加医疗联合体。全面推进了县域内医疗机构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全省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外转率持续下降,方便了县域患者就诊,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拟会同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医保局等部门研究制定《辽宁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逐步实现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方面的集中统一管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镇村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的模式,合理调配区域医疗资源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抓手推进医共体建设,注重通过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引导患者自主选择县域内就医、选择基层就医,促进实现分级诊疗,保证参保患者就近就便获得优质医疗服务。加强县域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省标准统一、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推进医共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对我省46个县(市、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大投入和政策倾斜,力争取得明显成效。省财政厅将切实履行财政部门职责,调整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继续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研究完善支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省医保局将认真总结地方探索试点工作经验,认真研究医共体医保支付配套政策,配合推动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坚持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基础上,对医共体实施医保总额付费。强化监督考核,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重点关注对医疗联合体内部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效果,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度的基础上,实施医保基金结余合理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2023年5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