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辽宁省重点人群贫血筛查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建议对于我省加强重点人群疾病早诊早治和医疗保障能力,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省围绕相关工作落实了多项举措,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强化对临床一线医生培训
依托省质控中心组织专家指导各地医疗机构门急诊医师、社区医师、妇产科医师等,对血常规、凝血报告解读等基础知识和常见贫血疾病早期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进展进行专题讲座。使临床一线医生对常见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贫血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对少见和重大血液系统疾病能够早期识别,及时转诊,避免漏诊。
(二)提升重点人群服务保障
一是做好妇幼健康服务。落实基本公卫项目,做好孕产期保健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为孕产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在孕妇孕早期提供1次、孕中、晚期分别提供2次免费的血常规检测,监测孕期贫血情况;在0-6岁儿童期提供6次免费的血常规检测,监测儿童贫血情况,对贫血儿童实行专案管理,给予咨询指导和干预。2024年,全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超过90%。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围绕儿童贫血等营养性疾病管理规范进行专题培训,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专案管理。加强健康教育,组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助产机构借助门诊服务、媒体宣传、举办讲座等,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期营养指导,向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家长普及营养与喂养知识,预防并促进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早筛、早诊、早治。
二是加强教育帮扶工作。强化学生健康监测,夯实筛查基础。将学生健康管理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连续五年将血常规检测列为中小学生体检必检项目,重点关注贫血指标。2023年数据显示,全省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较2019年下降3.2个百分点。深化健康教育,提升防治意识。推动食堂科学配餐,将贫血防治知识纳入食堂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将贫血防治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编制《青少年健康知识手册》,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普及贫血危害与预防措施。聚焦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帮扶。针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等重点群体,设立专项补助资金,为3.6万余名学生提供免费铁剂和复合维生素。联合省妇联、关工委开展“春蕾健康计划”,为偏远地区女童发放“营养关怀包”(含铁强化食品、健康监测卡等)。
(三)完善医保保障力度
我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建立了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我省现行的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库,如铁蛋白测定(放免法)、血清维生素测定(维生素B)、叶酸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等均为医保甲类,我省参保患者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门诊使用上述医疗服务项目,全额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比例报销。
(四)强化基层筛查能力
一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服务,整合服务对象个人基本信息,为医务人员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提供信息;通过健康教育宣传相关健康知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筛查贫血等相关疾病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人员培训。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开展贫血筛查与诊疗相关培训,重点提升血常规检测及初步干预能力,确保筛查规范化、标准化。
(五)持续提升贫血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
全省持续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充分发挥包括专科联盟在内的各类医联体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持续提升基层包括贫血在内的各类疾病诊疗能力。目前省卫生健康委计划设置相关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健全全省血液内科质控网络,充分各级质控中心作用,开展全省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指南培训和质控管理工作,持续提升全省贫血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
我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会同相关部门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加大妇女儿童贫血筛查的宣传力度,降低妇女儿童群体的贫血患病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开展老年人营养风险筛查,制定个性化的膳食营养方案,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贫血相关诊疗服务。普及营养知识: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册、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贫血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了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