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页面

“组团式”精准扶贫 助力“健康辽宁”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19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加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的战略举措,是缓解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的一项民生工程,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措施。

  一、统筹规划、真抓实干

  从1989年起,省卫生计生委在不断探索、调整和整合中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集中发挥体制机制改革优势和政策叠加作用,促进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通过开展医院对医院帮扶,科室对科室帮扶和人员对人员帮扶,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年度专项督导活动,逐步提升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开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省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门急诊量由692.7万人次增加到2250.6万人次,入院人次由62.9万人次增加到90.9万人次,县医院床位数由19304张增加到25671张。病床使用率由80.6%提高到85.0%,医院平均医疗收入由44亿元增长到83.86亿元,卫生技术人员从2.4万人增加到2.9万人。县医院诊疗人次增加62.54%,住院人次增加53.77%,手术人次增加12.25%,县域外转诊率下降至21%。

  二、开拓创新、精准发力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健康辽宁”建设,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全省15所贫困县县级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支援重点,以提升贫困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为主线,结合县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贫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为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创造医疗条件。

  今年5月,我省在总结既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18所三级医疗机构,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受援医院功能定位和建设发展实际,结合当地卫生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向贫困县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者副院长和至少5名医务人员(中医医院派驻3名)蹲点帮扶,重点加强近三年外转率排名前5-10位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帮扶双方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诊疗服务。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提高贫困县医疗服务水平和可及性。积极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继续教育等活动。定期派出医疗队,为贫困县贫困人口重点疾病提供集中诊疗服务。截止目前,全省18所支援医院已与贫困县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书,108名管理和医务人员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诊疗人次共计23833人次,会诊3011人次,义诊2804人次,讲座170次,培训6730人次,教学查房1996次,手术示教1077例。

  三、转变意识,主动作为

  我委牢牢把握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深化改革,强化“造血”,建设梯队。支援医院通过“派下去”、“请上来”等方式,采取教学查房、手术带教、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每年为受援医院培训至少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地为贫困县县级医院培养一批业务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使其人才队伍更趋合理。通过对口支援,显著提升县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运用适宜技术的能力。同时,支援医院将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院和科室内部管理,提高受援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我省将通过“组团式”健康扶贫工作,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新格局。到2020年,通过一对一的对口帮扶,每年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显著提高,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贫困县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真正体验在家门口看专家的就医感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