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页面

援疆路上献真情——记辽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07

  2016年4月,在中央援疆精神的指引下,辽宁省委组织部、省卫生计生委、中国医科大学积极筹备,认真组织,组建了辽宁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一行24人带着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嘱托,肩负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塔城群众的热切期望,一到塔城,就深刻感受到了塔城人民的热情和关心,他们很快融入了各族群众,爱上了这片土地,扎根塔城,投身塔城人民的健康事业,投入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的建设中。

  各位专家立足岗位,发挥专长,积极参与科室规划、学术讲座、技术指导、临床带教、集体会诊等工作,日夜奋战在医疗工作第一线,为地区人民医院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赢得了塔城各族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2016年10月18日,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正式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增挂“中国医科大学塔城医院”牌匾。塔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木合亚提·加尔木哈买提与闻德亮校长共同为医院揭牌。开启了地区医院创三甲后又一新的发展历程。

  成绩背后是真情的付出,不仅有背井离乡亲人分离,更有自己奋不顾身的奉献和对亲人的亏欠。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李春雨教授,是全国著名的肛肠外科专家,主编多本“十二五”规划教材。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远赴边疆。但是没想到刚到新疆,他就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体力。工作队领队和医院领导都建议他回沈阳治疗,但他却执意不肯,他说:“援疆专家中就有最优秀的心脏内科专家,回沈阳也不会有更好的医生,我为什么要回去?我就把自己交给你了,也交给新疆了。”经过心内科专家金元哲教授的精心治疗,李教授逐渐恢复健康,更为地区医院开展了肛肠外科新技术、新项目16项。其中,痔的微创手术--PPH手术等3项新技术填补了当地空白,为众多肛肠患者带来了福音;他还为地区医院带来了首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检验科的赵连爽副教授,刚到塔城地区医院不久,适逢当地医院检验科主任退休,他临危受命挑起了检验科主持工作的大梁,更为检验科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检验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年的援疆也接近尾声,院长夏建江去找赵教授谈话,检验科即将搬迁新楼,科室发展建设急需专家支持,能否多留一年。赵教授当晚的发了一个“一个家,三座城”的长微博,第2天就答应了院长的要求,二次援疆。大家问赵教授怎么这么舍得家,他说其实自己也同样舍不得亲手发展起来的检验科,只是不知怎么跟爱人交代。

  比起自己的牺牲奉献,更让队员们难过的是对家人的亏欠。领队郭传骥岳母肝脏手术住院,岳父脑血栓后不能完全照顾自己,5岁的女儿高热发烧,75岁的母亲冠心病急诊入院心脏支架。这期间郭传骥一直在疆忙于工作,家庭重担一瞬间全部压在妻子一个人肩上。而坚强的妻子却没有一句抱怨,更让铮铮男儿泪沾襟。

  骨科的田野教授给多位80多岁的老人做关节置换手术,最高龄的患者达94岁,更有很多人在床上躺了多少年,经他治疗1周下地走,有特别多慕名而来的患者。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亲也得了重病,一直长期卧床。

  妇科的常晓晗是队里最年轻漂亮的妈妈,在去往沙湾义诊的路上,因没能照顾在沈阳做手术的儿子,看到同事传来儿子的术后视频,失声痛哭,被当地人称为玛纳斯河畔的冰玉宝石。

  新生儿科的乔琳医生独自背负着爷爷病危的悲痛,连续72小时寸步不离守护着出生仅仅两个小时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的哈萨克族小女孩。终于从死神手里挽救了这个当初被家长准备放弃的小生命。

  ……

  一段援疆路,一生新疆情!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2016年全院门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6.7%;出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5.3%;手术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医院从以前的长期空床到如今的“一床难求”;患者从以前的奔波转诊到如今的“慕名而来”;医护人员工作状态从安于现状到现在的“激情满怀”,地区医院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患者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25位壮士终将要踏上回乡的路。

  万里援疆许国门,

  铁肩担道寸心耘。

  西风纵使霜华染,

  忧恐位卑不论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