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页面

常一川:发挥中医优势,守护边疆群众健康

来源: 辽宁援疆发布时间:2025-01-13

  常一川,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第二批柔性援疆专家,毕业于知名中医药大学,拥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常一川看来,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从踏上中医之路起,他便立志用所学,为患者带来希望与健康。初到新疆的他,便迅速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无论是复杂的疑难杂症,还是常见的慢性病,他都能精准诊断、巧妙施治。在当地,他的医术口碑极佳,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一、创新实践,攻克难题

  在日常工作中,常一川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每天清晨,他早早来到医院,仔细研究患者的病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遇到疑难病症,他积极探索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主动与老年病科、儿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团队,开展联合查房和会诊活动,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提升医院疑难病症综合诊疗能力。常一川介绍:“中医适宜技术在治疗慢性病、功能性障碍及儿童常见病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多学科联合,不仅能提升诊疗水平,还能为患者节约治疗时间和费用。”

  在查房中,他以中医适宜技术为核心,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优势,围绕患者的复杂病情展开深入探讨,上到76岁的高血压并发颈椎病患者、小到患有过敏性咳嗽的8岁男孩,甚至包括16岁患有严重精神心理疾病的青少年,都在多学科联合查房中得到了有效治疗,这也为各科室针对复杂疾病症的治疗打开了新思路、树立了新标杆。

  每次查房后,他还与专家团队就复杂病例展开深入会诊。例如,一名患有睡眠障碍并伴有类风湿关节炎的女性患者成为讨论焦点。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但疗效有限。常一川从中医“标本兼治”的角度出发,建议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加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并使用六气开阖针法疗法治疗失眠头疼等症状。患者在第二次针灸时可戒断睡眠类药物并保证睡眠治疗。患者和家属对这种“多科协作、中西合璧”的诊疗模式反响热烈。

  二、人才培养,厚植根基

  常一川深知人才是推动当地医疗发展的关键。他积极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临床带教等方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常老师经常会带领我们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与分析,手把手教授临床技术,包括小儿推拿技术等,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的进步很快,也掌握了很多中医诊疗的方法。”他的徒弟说道。据了解,在他的帮带下,科室的年轻医生提升了很多,这为科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暖心关怀,传递温情

  常一川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除了日常开展工作外,他还热衷公益,积极参加各类义诊活动,活动中,他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不仅面对面为各族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还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常一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的伟大精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医的责任与担当,为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常一川的付出得到了当地的高度认可,他被塔城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优秀柔性医疗援疆人才”、被塔城地区人民评为“优秀援疆专家”,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常一川表示,虽然即将结束三个月的援疆任务,但是他还将继续为新疆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