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详情页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积极探索和实践城市大型公立医院主导下的复合型医疗联合体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07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分级诊疗制度被列为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2017年,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及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主要抓手,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全面展开。而在这两项工作中,城市三级医疗机构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及公立公益性的集大成者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承担着主体义务和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在辐射区域内逐步助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早在2012年便开始着手筹建基于整合医疗资源、助力分级诊疗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并于2014年正式获得辽宁省卫计委批准成立了辽南地区首个以信息化为支撑,纵向贯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横向覆盖疑难重症诊疗、急诊急救、慢病防治与居民健康管理,过程涉及院前、院中、院后,形成多维度三级联动“1+1+1”模式的医疗联盟。正是因为大医二院医疗联盟的建设初衷与国家目标方向完全一致,因此无论是在形式内容上还是方式方法上均与国家医联体建设要求相吻合;也正因为如此,大医二院医疗联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与国家指导意见的无缝衔接,实现了从个体行为向集体行为的平稳过渡。近五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大医二院在联盟内部各成员单位之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大医二院医疗联盟也在全国范围内的医联体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1、大医二院医疗联盟的两条主线及三大特点

  大医二院医疗联盟建设之初便提出了一切工作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为主线,即以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手段,助力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的回归与匹配,引导群众能够放心自愿的分级就诊。同时,大医二院医疗联盟具备三大特色亮点,即基于“分级诊疗划归”的区域性特点:在成员单位的选择方面不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边际扩张,而是立足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把主要精力和范围集中在了辽南地区;基于“经验可复制”的自愿性特点:大医二院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均完全出于自主自愿选择,联盟内部各项工作均非政府指令,而是完全源于内在需求自发配合执行,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联动性特点:没有良好的联动性任何组织都将虚于形式,大医二院医疗联盟坚持以“有效联动”增强“内部粘性”,在主体上推进院际联动、科室联动、医生联动及患者联动,在内容上施行技术联动、管理联动、文化联动及机制联动,以此长期激发保持联盟活力。

  2、大医二院医疗联盟的四大组织模式

  在原有联盟构架的基础上,大医二院医疗联盟根据国家及省市医疗联合体实施意见,按照组织模式不同重新将联盟划分为:城市医疗集团、城乡医助体、跨区域专科联盟以及远程医疗协作网四大组织模式,至此以大医二院为核心的复合型医疗联合体最终成型。

  3、大医二院医疗联盟的四条纽带及四大共享群

  联盟的发展需要以构架为“桥梁”,同时也需要以形式为“纽带”,为此大医二院医疗联盟提出了维系畅通运转的“四条纽带”,以行政为纽带,坚持贯彻国家指示,“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让大医院带动小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的发展;以技术为纽带,让先进的医疗技术能够覆盖到乡镇和社区,带动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信息化为纽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时间与空间束缚,最大化的释放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以利益为纽带,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利互赢,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联盟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大医二院依托自身优势,着眼各成员单位实际需求,建立起了“管理理念”、“医疗业务共”、“专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四大共享群,真正做到联盟内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4、大医二院医疗联盟的四个发展阶段

  ⑴形式上“连”的阶段

  按照最初设想,大医二院医疗联盟构建起了一个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层、县区二级医院为紧密层、基层医疗机构为项目层的“1+1+1”三级联动模式的新型医疗联合体;组建了联盟理事会,定期组织召开理事会议,商讨联盟发展重大事宜,确定联盟发展重大决策;出台了联盟基本章程,明确了各层级成员单位的责权利;责成专科专人负责联盟日常工作,保障落实到位、执行有力;制定了联盟相关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从组织形式上使联盟各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⑵项目上“练”的阶段

  在基本组织框架搭建完成且合理完善的前提下,联盟内部着力开展具体合作项目,以此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

  多点执业项目: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大医二院探索推行“刚柔并济”的多点执业措施,即针对二级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实际需求采取了柔性的有偿方式的多点执业模式,而针对于城市内部的基层医疗机构则按照政府统一部署组建起了慢病管理专家团队,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出诊、业务指导、科普讲座等活动。

  人才培养项目:大医二院牵头定期组织各层次培训班;安排短期集体轮训;接收长期进修学习;组织参加由大医二院主办或承办的大型学术会议。利用远程会诊中心平台在联盟内部组织开展“三个一”即“每周一课、每月一论、每季一查”远程系列教育活动。

  专科共建项目:在专科方面,大医二院医疗联盟坚持“点面结合”的共建模式,所谓的“点”即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推进两所医院之间的“一院一科”共建工作,而所谓的“面”则是以大医二院的优势专科资源,联合其他成员单位相同专科技术力量组建跨区域的专科联盟。目前,大医二院共与10所二级医院建成专科共建合作关系,同时牵头组建包括辽宁省肺癌专科联盟、大连市胸痛专病联盟、大连市风湿免疫专科联盟、大医二院内分泌专科联盟、大医二院淋巴瘤专科联盟等五大专科联盟。

  远程医疗项目:充分依托信息化优势,大医二院牵头建立了可同时承载20个分站的国际一流水平的远程综合病例会诊中心以及专项会诊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打破了是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实时下沉。截止目前,大医二院医疗联盟共建成远程心电诊断分站180家、远程影像诊断分站26家、远程病理诊断分站8家,完成远程心电诊断近8万余例、远程影像诊断1万余例、远程病理诊断2000余例。

  标准化建设项目: 联盟创新组建了标准化建设质控中心,并在广泛征求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印刷了涉及医疗、护理、院感、药事等内容在内的7本标准化手册,在联盟内部组织巡讲及互检督导,有效规范了各成员单位的业务管理行为、梳理了业务管理流程,实现联盟内部各项工作的同质化、标准化,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⑶机制上“联”的阶段

  任何一项新兴事物都面临着既有机制体制的束缚,尤其是涉及到如何改变患者就医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方面,则需要在机制方法上进行大胆的突破与创新。

  门槛费减免:在推进“双向转诊”过程中,大医二院视外部成员之间转诊与内部科室之间转诊为等同,率先探索实行联盟内部转诊“只收一次门槛费”的制度,大幅降低了患者转院的消费成本。

  农合实时结算:为免除新农合患者繁琐的报销程序,大医二院与各地新农合办公室积极洽谈,实现了普兰店区、庄河市及花园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新农合异地实时结算功能,为新农合患者的转诊提供了极大便利。截止目前,共为近万名新农合患者提供实时结算服务。

  信息化转诊:医院自主研发大连首个“区域医疗诊疗服务平台”,实现了转诊患者电子病历在严格授权下的信息共享以及整个转诊流程的线上路径,确保转诊信息畅通;同时,医院为了保障下转工作正常开展,通过信息化拦截手段要求各临床科室对完成急性期治疗的患者优先推荐并下转至来源地的紧密层成员单位进行后续治疗。

  健康管理: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上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大医二院医疗联盟率先延伸服务范围,通过专家命名健康小屋项目实现了“健康入社区”的目标,通过与天途有线电视合作的健康管理云平台项目更是实现了“健康入家庭”的目标,有效实现了健康管理与医院诊疗的无缝对接。

  4、效果上“恋”的阶段

  检验前三个阶段工作开展是否有效,主要将取决于各成员单位是否真正的融入到联盟这个大集体中去,对联盟产生一种“依恋感甚至是依赖感”,真正做到相互之间“同生共赢、唇齿相依”;全体员工对联盟是否有一种自上而下、由内及外的认知与认同,真正把联盟作为一个“大家庭”去信任与依赖,把联盟的发展等同于个人、等同于单位的事业去努力与奋斗;所辐射区域的人民群众是否改变了既往的就医习惯,而是对整个联盟体系产生信任,自觉自愿的分级就医。实践证明,在近五年的运行过程中,各联盟成员单位均从联盟的发展中受益、充分共享了联盟发展的成果,无论是医院整体的业务管理水平,还是专科建设情况、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个人职业素养,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同时,辽南地区的人民群众也因为联盟内部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以及下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而大胆放心的在联盟内部按序就近就医,有力助推了辽南地区分级诊疗格局的初步形成。

  大医二院围绕国家分级诊疗、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结合区域实际,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复合型医疗联合体建设道路,特别是在助推分级诊疗模式、公立医院价值回归、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改革之路艰难险峻,医院将继续以创新的精神积极实践,为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全力!

【附件下载】